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呼伦贝尔合同争议找律师,内蒙古呼伦贝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呼伦贝尔模式”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1 06:15:01


内蒙古呼伦贝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呼伦贝尔模式”


11月17日,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司法局了解到,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司法局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矛盾纠纷化解规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复议、仲裁等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动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四级非诉讼纠纷综合化解体系建设,有效激发“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的生机与活力。


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打造北疆“枫桥经验”


2019年,呼伦贝尔市司法局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非诉纠纷解决途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区首家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采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专业调解机构——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


中心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调解在市域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法律援助代办、公证协办、仲裁业务联系办、行政复议受理办、立法民意收集办,将非诉讼调解方式前移,不断优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资源,凝聚诉源治理合力,强化社会纠纷源头治理,将传统“无诉”文化融入现代法治文明,将群众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需求融入司法服务保障,把大量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人民法院的诉讼案件数量,切实减轻了地方党委政府的信访工作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纠纷解决机制,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


协调联动,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创新多元调解纠纷途径,横向建成物业、交通、医疗等10个行业专业调解工作站,形成了“1+10+N”(1个非诉纠纷调处中心、10个调解工作站、N个工作点)的非诉讼纠纷调解工作模式,业务涵盖家事、民事、商事和行政领域。与工青妇、劳动监察、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签订联动协议,主动沟通、密切配合、分流化解,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凝聚合力。


闭环处理,增强法律服务有效性。采用规范化案件处理流程,实行“接案、分流、化解、联动、处置”工作模式,设置引导分流岗一窗受理,借鉴医院“分疗诊治”的方法,形成简易案件、一般案件、复杂案件分类处理规范,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因案施策,推动实现来访事件“受、导、访、调、仲、诉、援、评、督”全链条闭环化解。即,一般性法律服务转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司法鉴定、复议、仲裁等窗口直接办理。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寻求法律途径帮助解决问题的当事人,根据纠纷案件具体情况,提出化解纠纷最适宜途径参考建议。当事人选择调解的,由引导区工作人员依据所需办理事项的难易程度确定服务区域。简易事项引导其向对应的服务窗口由调解员直接调解处置,复杂事项经中心分析研判,协调帮助当事人与对应的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机关、律师调解组织或者公证机构等专业组织对接前往办理,中心负责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跟进化解进度,督办后续化解工作。


智能调处,创新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不断完善“实体+网络、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非诉调处模式,做强实体平台,满足来访群众的各类调解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法律服务”工作思路,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案件网上受理平台,方便群众在线查询、预约、办理非诉讼纠纷化解事项,同时通过电话、智能机器人等方式将中心升级为既能“键对键”、又能“面对面”、还能“点对点”的零距离的综合性、一站式、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做到了一站式解纷,全方位服务。


创新整合各方面资源,全方位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


公共法律“融服务”。非诉中心借助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各项资源和专业力量集聚的优势,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基础服务供给,以非诉讼调处为切入点,抓纲带目,融通联动,赋能平台,盘活共享资源,形成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逐级递进的链式服务。各资源在接力服务中深化协作配合,调解与公证、法援、仲裁、行政复议等联合对接、融合服务机制的实质化运行,强化了矛盾纠纷化解合力,让全流程法律服务链条不断延伸,做到了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纷必解,最大限度激发平台整体效能,防止矛盾纠纷外溢。


多个部门“大联动”。乘势发展、借台登场,通过进驻市政务服务平台,联动各单位职能部门及其他公共服务资源,提供非诉讼调解服务,提升了非诉中心的知晓率和群众受益值,打造了呼伦贝尔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在不断优化服务的基础上,联动入驻政务平台的民政、残联、不动产交易中心等其他公共服务资源,使跨部门业务办理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圈”。


司法资源“综运用”。有效借助司法行政资源,坚持靶向施策、分类化解,充分发挥律师、公证人员的专业优势,与全市11家公证处、38家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引导律师参与调解,通过公证固定调解协议效力,做到定分止争。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力量,鼓励区域内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中心,形成适度汇聚的规模效应,不断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推行“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司法确认”的纠纷化解方式,通过与法援、公证、仲裁、行政复议等其他职能衔接配合,彼此借力、相互赋能、激发潜能、串珠成链、形成合力,拓宽群众维权渠道,增强纠纷化解整体效力。


实现定纷止争,多角度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已初步建成以人民调解为主体,多种非诉解决方式联合发力,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做到了一站式解纷、全方位服务。成立以来,累计为9567名当事人提供服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860件,涉案金额1.5亿元。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收到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群众赠送的感谢锦旗26面。2020年,被司法部评为“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先进集体;被司法厅授予“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2021年,中心被司法部授予“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内蒙古自治区表现突出荣誉称号。202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


诉调衔接机制不断优化。加大诉调对接平台构建,与多家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坚持关口前移,立案前对适合非诉化解的纠纷进行筛选,做到“宜调则调、能调尽调”,极大地节省了司法资源。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法院分流宜调案件975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386万元。


诉源治理深入推进。针对举报投诉、信访转交案件、申请强制执行、需公检法转交材料等非法律咨询服务需求,中心不断完善多元解纷配套机制,将解纷资源融入社区网格的“大联动微治理”格局中,加强与法院、信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解纷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减少诉累,共为信访群众提供调解服务3421人次,成功调解信访案件155件。


因程序简、耗时短、成本低等显著优势逐步成为了群众纠纷解决方式的首选,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为民服务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正在持续显现,人民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初步实现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目标。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实践证明,非诉纠纷调处的“呼伦贝尔模式”既可以适应纠纷的多元属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又可以形成矛盾纠纷齐管共治的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的呼伦贝尔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内蒙古呼伦贝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呼伦贝尔模式”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