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三门峡律师事务所,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的一段话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0 23:17:02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努力做时代的企业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张近东曾说:“敢想敢做是创业的前提,拥有超人的胆略才能在创业路上乘风破浪。”

29年,对一家民营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经过两次经济危机的洗礼、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分庭抗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苏宁的29年为了走出舒适圈在不断蜕变。2017年,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首倡“智慧零售”概念,在今年逐渐崭露头角。

逐浪乘风:

苏宁的崛起与首次转型

苏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方向刚得到确立,民营经济开始萌芽,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一片欣欣向荣。

看准了家电市场的空缺,雄心勃勃的张近东辞去国企的工作,决心借着改革春风下海创业,一展拳脚。

张近东曾说:“敢想敢做是创业的前提,拥有超人的胆略才能在创业路上乘风破浪。”

改革开放让致富后的南京普通人家开始过上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日子,当时最赚钱的就是家电行业。1990年那个寒冷的冬季,张近东选定了创业项目:家电行业最为冷门的空调。他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用10万元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的公司。

“那时候人手有限,从销售、推销、收银到送货,我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岗位,每天还要给员工鼓舞士气,一天下来几乎筋疲力尽,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张近东谈起创业初期的艰辛,颇为感慨。

当时,苏宁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南京的几家国营商场,尽管他们掌握着供应链等资源,但存在管理僵化的问题。相比之下,苏宁凭借新颖的营销模式,良好的消费者体验,慢慢站稳了脚跟,并颇有搅局者的气势。

1993年,广东三洋空调机有限公司在南京举行空调器新闻发布会暨供货商会议,厂家同时邀请了八大商场与苏宁。当主持人邀请张近东讲话时,八大商场的家电经理集体退场,以示不满。但他还是走上了演讲台。

“听到下面的掌声,我感觉自己已经赢了。”张近东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八大商场的集体退场激怒了在场的一些厂家。三洋的领导人决定,即使一台空调卖不出去,也要把江苏的代理权交给苏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几年时间里,不少企业开始收缩业务以求自保。1999年,成为业内“空调巨头”的苏宁反其道而行,决定实施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的战略。

“这个举动好比我把粮食全部拿出来到雪地里撒种一样。”张近东形容当时的决策,很有点儿破釜沉舟的意味。

一个企业的转型往往要面对内部分歧与外部质疑,这个时候更需要壮士断腕的气魄。张近东意志坚决,“谁再说要搞批发就开掉谁”。苏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确立了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的战略,并决定砍掉占50%的批发业务。

大浪淘沙:

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年,当年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电子商务也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整个零售业、制造业与物流业等传统行业,苏宁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

2009年,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企业,苏宁再次走到了转型的分岔路口。面对互联网的浪潮,是选择顺从还是抵抗?张近东决定“以变应变,我们必须要‘上网’,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外界看来,苏宁踏足互联网算不上快,但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企业,如此大的体量要转型互联网,无异于是一次“放低姿态的再创业”。

苏宁主动接下了互联网时代“适者生存”的挑战,苏宁易购2009年试运行,正式拉开了苏宁向互联网转型的帷幕,苏宁也实现了线下实体连锁店与线上易购平台的“两翼齐飞”。

正是在这一年,苏宁电器登上中国连锁百强榜榜首,张近东以个人财富27亿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34位。

成功经历O2O转型后,2017年,苏宁提出“智慧零售”,正式启动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

早在2009年转战互联网开始,苏宁便开始了对智慧零售的探索。从互联网转型初期的“沃尔玛+亚马逊”模式,到后来的“一体两翼三云四端”,再到如今的智慧零售,苏宁的发展模式不断精进。

智慧零售是苏宁基于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发展起来的领先模式,其核心本质是“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苏宁围绕互联网进行零售再造,也促进了中国零售业的变革。

在张近东看来,实体与互联网、线上线下都是相辅相成的。“近几年,苏宁通过智慧零售,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也证明了线上线下并非不能相融,反而会互相带动、互相支撑。苏宁已走在了‘云’端,但仍能脚踏实地。”

向“智慧零售”靠拢的主动转型,无疑是苏宁时下面临的又一攸关时刻。不过这一次,苏宁是主动求变。

2013年,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提到,未来零售的发展,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而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也是他心中关于“智慧零售”的最终构想。

张近东表示,“苏宁本身就是线下起家,深耕零售,更懂线下经营与用户需求。同时这决定了苏宁要主动的‘+互联网’。智慧零售的本质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将采购、销售、服务等流程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放眼未来,张近东认为,在智慧零售时代,消费场景将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消费者能获得所想即所得的极致体验。场景互联必然成为智慧零售时代的关键环节,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用户生活半径布局立体场景,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不同购物需求,立足这一出发点,打造以用户为导向的消费场景成为了零售业变革的又一趋势。

感恩时代:

创新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从早期的专业零售到连锁经营,再到如今的智慧零售。苏宁的29年,是一个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在困境中,越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对张近东而言,企业应该具备应对任何改变的能力,而不是畏手畏脚,一味逃避。他常对苏宁内部说,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有时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

“总结我多年的创业经验,企业家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走出舒适区不是另起炉灶、拼命折腾,而是要打破藩篱,努力做时代的企业。”张近东谈道。

回顾苏宁过去近30年的发展,张近东表示,要感恩祖国,感谢时代,“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苏宁的成长,没有时代的进步,就没有苏宁的创新发展。”

提到百年企业这个词,张近东表示这一直是苏宁的愿景。“为了实现它,苏宁一定要坚守零售本质,以服务老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立足零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立足零售积累企业行业资源,立足零售构筑企业社会生态。与此同时,要坚持创新,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社会责任,塑造时代企业。”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扮演好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法治周末记者 万文竹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鲍小娇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做律师,并且这个职业将伴随我一生”。已经57岁的闫斌律师现每天仍然坚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在这日复一日的坚持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河南省三门峡市仪表机床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到专职律师、河南省郑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闫斌的成长与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半路出家的公职律师

1962年,闫斌出生在三门峡陕县支建煤矿一个矿工家庭。“因幼小时身体瘦弱,从小家人就特别照顾我,家里见我聪敏好学,从本就不多的生活费中支出学费供我读书,政府也体恤我家的情况,免了我们的学杂费。”闫斌刚出生,父亲就因为矿难致残,无法行走。闫斌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

17岁那年,闫父的病情恶化,为了照顾闫家,政府提前安排闫斌就业。闫斌就这样放弃学业当了工人。

当时,闫斌和法律还是两条平行线。

为了完善国家的法治建设,一大批新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同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由此,我国于1986年开始在亿万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普及法律常识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称为“一五”普法。

闫斌记得:“当时普法宣传声势浩大,单位的法律顾问每周都会给工厂中层以上的领导讲课,内容主要是‘十法一条例’。”厂党委书记要求青年工人也要学习法律,已经是厂团副书记的闫斌,就一边学习,一边给青工普法。

正是在这期间,闫斌开始接触并对法律产生了兴趣。看到闫斌如此喜欢,厂法律顾问推荐闫斌到律师事务所工作。

“当时的律师事务所还是司法厅的一个部门。”闫斌告诉记者,我国律师制度刚恢复重建时,律所组织形式只有法律顾问处,也就是国资所这一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律师的行业慢慢发生了改变。2000年以后,司法部在全国个别地区实行了个人律师事务所试点。具有公职身份的国家法律工作者转变为社会法律工作者,律师的民间色彩更加突出。

也是在这一年,闫斌决定辞去司法局的公职。带着8000元从三门峡到了郑州,筹建律师事务所。

立法的参与者、执法的辅助者、

司法的保障者、守法的先行者

“言东方是非,论天下曲直”。2001年8月,闫斌在郑州成立河南言东方律师事务所。当时所里只有四个律师,还都是从业不久的新律师。

如今,闫斌已经能笑谈过去,但是当初的艰辛一言难尽。创业困难时期,三年多的时间,自己带着女儿住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每天早上6点前必须清理好房间。近20年的发展,律所早已成长为一家成熟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并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司法行政部门的表彰,也算是对那段时光的回馈。

作为律师和河南省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这些年闫斌多次参与河南省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并积极提出有效建议。

2018年10月,郑州市律师协会通过新的章程,郑州市司法局党委、郑州市律师行业党委决定由闫斌负责成立郑州市律师协会刑事律师协会的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个市级刑事律师协会。设立三个处三个工作部和六个刑事业务部。

从业20多年,闫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办案理念:依法执业、依法办案,一定要踏实、认真。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做到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律师是立法的参与者、执法的辅助者、司法的保障者、守法的先行者。”作为身兼数职的法律人,闫斌始终坚持积极参与立法,保障立法质量;积极辅助政府决策,提高执法水平;积极参与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协助政府依法管理;积极参与信访接待,协助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组织法治宣传,提升守法意识。做好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法治之路艰辛而漫长,中国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构建。”闫斌表示,现阶段,国民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法律从业人员,包括法官、执法人员还存在法律素养不高的情况。距离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还有一段距离。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用法槌传递温暖

⬜法治周末记者 马金顺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在工作中,姚建军始终坚守梦想,以一名法律专家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办精品案件。即使成为新城法院院长、全国审判专家,依然如此。

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先进个人;2012年被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具影响力人物;2013年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一等功;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法官、西安市劳动模范及首届十杰法官;主审的案件连续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件、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刚刚又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十年司法理论研究突出贡献”金奖……

这些荣誉都属于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院长姚建军。一项项殊荣的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铿锵前行,由书记员到全国审判专家的不平凡历程。

姚建军在法院工作30余年,坚守在审判工作一线,不计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与法院共同成长,与共和国共成长,耕耘着自己的法治梦想,用法槌传递着人间温情。

萌生法官梦想

说起自己法官梦的源起,姚建军挠了一下头——“其实我想当法官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大的想法”。

姚建军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中学期间,一位朋友的家人由于老实本分,总被人欺负,每次想到此,他就在心中默念,长大后一定要进入法院,当一名法官。因为在他心里,法院是一个能够主持公平正义和维护百姓权益的地方。而法官通过审判案件来传递公平正义,是一份很崇高、很神圣的职业。

自那时起,成为一名法官的梦想便在姚建军的心中萌生。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姚建军坚定的选择了西安财经大学法律专业。

在不少人看来,姚建军的法官梦实现的十分顺利。大学毕业后,他以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的优势被分配至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此后,他从经济庭的书记员做起,经历了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民四庭(知识产权庭)庭长。2016年9月,姚建军被任命为新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同年12月29日,在西安市新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姚建军全票当选为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院长。

立志做专家型法官

坚持办精品案件

“我的梦想是不但要成为一名法官,更期待成为一名法律专家。”大学即将毕业时,同学之间留言,姚建军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在工作中,姚建军始终坚守梦想,以一名法律专家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办精品案件。即使成为新城法院院长、全国审判专家,依然如此。

今年2月25日,由姚建军担任审判长、新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君担任公诉人,3名法官、4名人民陪审员组成的7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韩某某等8人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涉黑案。该案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陕西省公安厅督办的1号涉黑案,也是陕西省首例套路贷涉黑案件。

据了解,在该案的审判过程中,姚建军认真细致地学习研读了涉黑涉恶的相关法律专业知识,从庭审程序的规范到实体案件的审理都仔细研究。该案审结后,他又积极总结,在人民法院报发表了题为《准确甄别 依法严惩 陕西首例“套路贷”落槌》的文章,并从专业角度撰写了司法案例。

在姚建军的工作经历中,更多的是对众多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其中,他主审的炬力公司因美国矽玛特公司侵犯专利权提出诉前禁令一案,是全国第一起对外国企业采取诉前禁令的案件,该案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的百件知识产权案件之一;他主审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起诉某企业侵害商业秘密案,荣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07—2008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奖,该案同时入选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年鉴》;最高法院开始评选年度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典型案件后,他承办的8件案件入选,是陕西唯一的几乎每年都有案件入选的法官……

“多年以来他一直坚持办精品案件的意识,所办案件无一因个人原因被发回改判;审理了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第一起诉前禁令案件、第一起因保全错误引发的赔偿案件、第一起软件著作权案件、第一起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等新类型疑难案件,提炼出多条裁判规则,统一了执法标准。”西安中院审判长文艳法官提起老同事姚建军,赞不绝口。

因为公正,所以权威

目前,姚建军虽已成为全国审判专家、法院院长,仍每天坚持总结审判经验、分析典型案例、探索法学理论,笔耕不辍。

“认真敬业、忠于职守、忘我工作”“他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敬佩不已”是同事们对姚建军的普遍看法。

谈起认真敬业,新城法院法官助理齐昌聪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事例。

今年在办理一件民间借贷纠纷案时,由于案中所涉吴某甲因涉嫌刑事案件被羁押于外地某看守所,吴某乙远在美国读书,均无法或不便到庭参加诉讼,为了准确核实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查明委托诉讼代理人授权范围,在吴某甲委托的刑事案件代理人的见证下,由吴某甲亲笔写下授权委托书并明确授权委托范围包括家庭共有财产的处分权限;通过微信视频形式固定吴某乙授权委托内容。最终,该案以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而结案。当事人也给予了姚建军高度赞誉。

“因为公正,所以权威”“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用公正赢得百姓的青睐”。这是姚建军30多年来在审判员和员额制法官岗位上默默奋斗的心得,更是他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真实写照。

曾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的孙海龙对姚建军评价道:“他是一位有情怀的人民法官,坚守初心和使命,努力让当事人通过法官的裁判感受到公平正义;他也是一位有深切司法温度的法官,能把法律的刚性和司法为民的柔情结合起来,让当事人通过法官的明法释理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他具有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在办案中注重在不确定的法律中寻求确定的裁判规则,弥补法律漏洞,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引作用,完善类案同判机制,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

致敬张近东、闫斌、姚建军

转自:《法治周末》

策编划 | 《法治周末》“70年70人”策划组

执编行 | 《法治周末》“70年70人”采编组

监编制 | 真东 宋学鹏 孙继斌

总策划 | 台建林

总监制 | 李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