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律师找老师最好的方法,年轻律师的困境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0 18:23:45
年轻律师第一步,研究小红书


1


昨晚跟作者【绿牙齿】老师吃饭。


他还带了一个人,是他师弟,做了律师。


绿老师是北大法律硕士,后来做律师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生理卷不过别人,于是跑路了。


他带师弟来吃饭,是想看看怎么解决师弟作为新晋律师吃不饱饭的问题。


师弟一坐下就倒苦水,说之前自己的师父自己都吃不饱,没有办法给他提供足够的案源,后来就独自执业了。


日子过的非常苦,但今天,还是要他请客。


因为在小红书上赚到了钱。


这个转折,差点骚断了我和绿老师的腰。


绿老师严肃的跟师弟讲,咱们法律人,可不能做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啊。

师弟说师兄你放心,我是一个正经的男孩子,在小红书,只接客。


他这么一说,我们更担心了。


毕竟牛老师也这么说,但每次扫黄他都被捉。


看出了我们的担心,师弟开始解释。


我现在作为一个年轻的律师,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足够多的案子来让我成长。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嘛,我也想当个网红接点案子。


我各个平台都试了一遍,效果一般。


只有小红书,像是我的天选,我现在都被案子塞满了。


我说那上面不都是消费的吗?


他说是。


但请律师,难道就不是一种消费吗?


如果你还想靠着法律这碗饭吃饭,而且手头没有案源,还是可以通过小红书来破局的。


怎么破局呢?


其实很简单,攻略帖子。


详详细细的攻略。


不用做特别高大上的,那种对你这个新律师没啥用。


就专发劳动仲裁,离婚,借贷,情侣之间的财产纠纷。


这些东西,大多数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


谁还没有个煞笔同学借钱不还了?


谁还没有碰到过房东押金不退了?


对吧。


就那种鸡毛蒜皮的事儿。


法理都很简单。


法条也很简单。


很多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在学校里也会学过法学通论,法律常识识要远远高于上一代人。


你作为律师的优势,也根本不是给他们转发个法条和司法解释。


他们甚至比你熟。


他们缺的是经验,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不知道流程是什么样的。


被裁,所有人都知道要N+1,都知道去找劳动仲裁,但需要哪些材料,准备哪些证据,他们是没有那么清楚的。


记住,一定是要做【攻略】,而不是做【搞笑】,那就是艺人路线了。


小红书妙就妙在,你做纯图文也能吸引精准的消费流量。


就几百字,相对来说,启动成本低,也容易坚持下来。


这是其一。


第二,小红书的本质是,具象化场景的搜索引擎。


短视频里的很多内容是别人搜索不出来的。


小红书写攻略,几百字,都是可以搜索的词条,可以带来更多的长尾流量。


文字SEO要比视频标签好做太多太多太多了。


第三,更精准的客户筛选。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视频要比图文门槛高。


但对于潜在客户来说,图文要比短视频有门槛。


小红书本身就有分享、攻略的属性。


他们习惯了这种【遇到事情-搜索攻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的解决需求的模式。


愿意看这些图文攻略的人本身就已经是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不会在售后环节产生纠纷的。


过去很多律师不明白,他觉得自己赚钱靠的是信息差。


觉得一旦潜在客户知道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不就没有人买他们的服务了吗?


不。


你赚的不是信息差,而是跑腿费。


服务的成单逻辑在于服务提供者能一次性搞定,而不是要藏信息。


你越是藏,他们越会产生一种想法,我是不是也能自己搞定。


你得清清楚楚告诉他们流程,明明白白告诉他们需要什么材料,坦诚需要走哪些坑。


第一是,他们看了你的帖子,妈的,这么麻烦。


还是需要有个人帮忙搞一下。


第二是信任你。觉得你懂,你专业,好,你去办吧,我买单。


于是,私聊勾搭上了,微信加上了,单子就成了。

后面转介绍的也就多了。


这就是购买服务的逻辑。


所以,你看小红书是不是特别适合小律师拿单子。


非常匹配。


快卷起来吧。


他说完,我陷入了沉思。


兄弟,你这么做的逻辑我完全理解,但为什么你不能直接走搞笑案子分享或者情感案子咨询的路径,直接出道呢?


赚什么做案子的钱,那钱都是辛苦钱,为什么不直接当法律网红进军综艺或者直播呢?


师弟笑了。


你说的对,前面赚的都是辛苦钱。


所以这不就是,请你们吃饭的目的嘛。


光做小案子,不够劲。


做搞笑,又有些卷。


我正打算女装出道,来取取经。


说着,一提牛仔裤。


露出了里面的黑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