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司法部官网发布《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文件指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要达到75万名的规模。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人)预期值5.3。在三年前的2019年1月,司法部曾发布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提到,预计到2022年(即今年),全国律师总数要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4.2名。当时业内很多专家、媒体就分析到今后律师竞争将日趋激烈,如今俨然已成现实。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我国律师人数一直保持在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见图1)。目前,我国执业律师50万人左右(见表1),按规划意味着,四年要增加25万律师,每年平均要增加6万余人。这对于已经身处律师行业的律师而言,尤其是在一线、二线及东部沿海城市执业的青年律师,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当然,也不一定是坏消息。
图1
表1
一、律师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一)律师行业内卷愈演愈烈
长久以来,律师行业面临着两极分化严重,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二八定律在律师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律师数量的增加,有可能后续会发展为一九现象,即90%的案件由律师行业有资源有人脉的10%头部律师办理,剩下10%的市场份额有90%律师进行激烈地争夺,甚至有些刚执业的年轻律师可能根本连案源都接触不到。2018年11月,深圳律协调研发现,超三成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律师是高度依赖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职业,开拓案源的方法和技巧,本就是难点和痛点,而且和执业时间长短关系密切。除去掌握大量资源的头部律师,其余律师几乎都存在案源拓展问题。再加上,近年来法院纠纷的增长数量远远赶不上律师人数的增幅(见图2),导致律师人均办案量减少。如果没有常年法顾单位作为基础支撑,律师内心会异常焦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遇到个案纠纷后,想方设法接案,甚至有些时候会剑走偏锋。总之,在律师今后的竞技场上,人数的激增必然会让内卷成为现实趋势且越来越残酷。
图2
内卷现象不仅表现在接业务时,或许还会延伸到律师执业纪律方面。目前,律师职业道德和行业纪律领域,越来越受到司法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重视,很多地方纷纷在律师行业协会下设道德纪律委员会,对律师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对客户投诉进行调查。近年来,律师被投诉举报现象居高不下。以杭州市为例,2019年司法局及市律师协会共收到各类投诉307件。有很多投诉事项,其实客户并不懂,而是某些律师,为了承揽业务或者为了争夺业务,“隐形指导”客户去实施的。并不是说律师行业不需要监督,但如果将监督发展为律师之间的互相伤害,其实不利于律师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内卷是一种温柔的互害,那窝里斗就是有你没我的赤身肉搏,且招招见血,直至双方都被埋葬在倾颓的大厦之中、体无完肤。如今,经济形势整体下滑,疫情散点偶发,律师行业本已在经历寒冬。律师之间应抱团取暖,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但如果长期自相残杀,势必最后两败俱伤,无一赢家。
(二)律师行业要求越来越高
律所是律师行业的组成细胞,而律所又是由每一个运用法律专业知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律师个体组成,律师行业的事说到底是每个律师的事。律师是一个应用型职业,是将写在白纸黑字上冷冰冰的法条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真实案例的过程,他的执业特点和职业性质决定了律师需要终生学习。2021年,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与其配套的、超万余字的122个司法解释同时发布,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自3月1日施行,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以及乡村振兴促进法自6月1日施行,新修订行政处罚法自7月15日施行,民事诉讼法年末的12月24日也审议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施行……据北大法宝统计,2021年度,在国家立法层面,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废止法律2件,制定行政法规9件,修改法规6件,废止法规10件,制定监察法规1件,司法解释23件,修改司法解释4件,废止司法解释5件。地方层面、规范性文件层面发生变动的规定更加多如牛毛。在法律知识急速更迭的新时代下,律师需要不断充电不停输入又要持续输出,客户对法律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综合性:十年前,可能部分律所靠办理上门案件足以解决温饱问题并维持日常生活。但随着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以及司法行政机关“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律所为中心已经逐渐转移为以客户为中心,即律师跟着客户走,哪里需要哪里有。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案情扑朔迷离,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有些纠纷不仅需要单一民事角度,可能还会涉及行政甚至刑事角度,如果启动纠纷时未全盘策划或维权路径没有选好或诉讼方案不全面,最后可能会鸡飞蛋打、功亏一篑。所以,法院是案多人少,律师行业是案少人多,这就要求律师懂得多、懂得全、了解客户所处的行业特点,能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方案。
客户法律服务需求的综合性使得律所向规模化、联盟型发展。越来越多的律所在全国内开始布局设点,也有律所考虑到业务的互补性通过合并小所、加入更大规模的大所等方式来充实自身力量。但不论是常态化沟通机制还是区域融合,亦或整体协调体系化建设,最终目的都是增强律所凝聚力,过去单打独斗的服务方式正在逐渐被市场摒弃,客户综合性需求要求律所进化为更加紧密的整体,以统一的标准和形式进行服务。昨晚刚好读到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全国董事局主席蒋琪律师提出要为全国各地分所律师提供统一的品牌管理、投标管理、案件管理、客户管理和风控管理的中台建设,用以解决律师事务所各自为战的问题。可见,律所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今后的必然趋势,也是吸引优秀律师的核心要素。
2.及时性:律师,是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职业。隶属于服务业。既然是服务,就必然存在服务质量的问题。随着律师人数的越来越多,每万人律师数量日益提高,也意味着以后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好几个律师朋友,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客户碰到纠纷,第一反应会去找某个律师,如果在第一时间没有及时予以回应,很有可能会转向其他朋友。这就对律师服务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说律师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个,律师除了工作还应该有生活,但律师又是服务提供者,当客户遇到纠纷时,往往比较紧急,情绪不定、满腹焦虑,甚至有些客户会直接留言“在线等”、“非常急”、“速回电”等信息,所以,律师的时间,取决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时间,取决于司法局的时间,更取决于客户的时间。综合下来,就是除了吃喝拉撒开庭,其他时间都是别人的。有些客户,比较开明讲道理,会体贴暖心地替律师考虑到尽量在白天的工作时间沟通。但也存在部分客户,以自我需求为中心,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工作休息,想找就必须立刻找到,找不到就发飙。因此,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没有上下班,也不存在加班,甚至“996”、“白+黑”都不足以形容其工作特点,或许用形容银行ATM机的“7*24standby”类似状态描述中窥知一二。以后律师有可能就是“机不离手”典范。客户需要如影随形,法律服务随处都有,律师随时都在。以此让当事人感受到服务的细致、周到和及时,也充分体现对客户的尊重和重视,也许这样才可能会受到客户的青睐。
3.服务性:律师是一个自负盈亏的职业,属于自由职业者,没人发工资,没有年终奖,客户就是每个律师的“金主”和“上帝”,业务量是衡量律师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十年前,律师少纠纷多,可能就算轮也能轮到几个案件办理,但时至今日,纠纷是多了很多,但律师增加地更多更快,青年律师如果只是被动等待,非常可能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遑论发展。如何从存量客户中挖掘增量业务,这是每个青年执业律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或许提升法律服务质量是一条捷径。法律服务是一个良心活儿,做多做少不一定能从某一个案件的成败中得以反映,但长久来看,客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得到的。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认真负责,回头客自然会多,服务态度好,客户口口相传,口碑自然不会差,业务也一定少不了。
目前,在律所执业的青年律师存在两大类,第一类是团队律师,第二类是独立执业的聘用律师。从客观上看,青年律师执业现状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是作为承办律师,服务于主办律师,直接接触客户但无法提供核心服务内容,位于第三梯队,作用是充当主办律师和客户之间的桥梁,提供辅助性工作;第二种是作为主办律师,位于第二梯队,跟随律师前辈在团队中提供部分核心服务,从一定程度和一定层面接触客户但属于处理法律事务上的接洽对接,客户信任和看重的是律师前辈,从这个角度看,青年律师与律师前辈或团队负责人具有一定的相辅相成特点;第三种是直接和律所发生关系的提成制聘用律师,自己开拓案源自己提供服务。不同层次的青年律师应当根据自身所处位置从服务质量上深入考虑。不仅要做好师傅交代的每件事,而且还要能够为客户考虑周到全面,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
(三)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越来越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律师整体的法律服务市场大小。法律服务归根结底属于服务行业,与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经济越活跃的地方法律需求也相对旺盛。如今,经济水平最高且发展最成熟的莫过于沿海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跻身世界级城市群前六甲,珠三角城市群也朝着世界级活力城市群迈进。再加上央企南迁和最高法审级下沉(5亿元以下的案件都在基层法院审理)等趋势的加持,律所布局市场也正逐步向南方城市群集聚。据媒体统计,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有31家律所新设41家分支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共有21家律所新设29家分支机构。毋庸置疑,在一线、二线及东部沿海城市执业的律师数量激增,竞争程度日益严峻。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律师行业的更新迭代,司法公开、检索工具等“互联网+法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客户和律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整个社会风气在互联网风口下略显浮躁的情况下,法律服务业也出现很多年轻律师追求“速成班”,耐不住寂寞,守不了清贫,坐不牢板凳,“网红律师”、“流量律师”、“抖音律师”等情形频现。网络工具的介入,让律师行业出现部分不太和谐的音符。比如不正当竞争。虽然竞争是律师行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但超越阈值就变质了。比如非常典型的低价竞争。律师费屡创新低,恶性竞争愈发白热化。有律师为了抢占市场,法顾费用低于人工成本费用的业务也要做,低价竞标政府项目并自愿承担超量工作任务,公司法顾费用一年不到一千元……这是非常明显的服务“倾销”啊。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而且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律师内斗,得利的是客户?也不一定,客户享受到的法律服务可能大打折扣,最终结局各方利益均受损。有网络评论提到,“或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拼多多上采购法律服务,比价选择,一看才九块九,再一看,还能拉亲戚朋友砍一刀。”反过来,对于九块九的法律服务,你如果是客户,会寄予多少期望?一文价钱一文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想价格便宜又想服务质量高,相当于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想花钱买饲料,基本没戏。长此以往,低价法律服务比比皆是,法治中国或许会困在数字里。那些头部律师或律所可能形成新一轮垄断,整个律师行业或许重新洗牌。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不正当竞争态势,但苦于各种规定及各方因素的限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规制。
二、青年律师发展的思考与应对
查理·芒格曾说过,“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官方规划已出,加大法律服务市场供给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年实实在在拿到律师执业证的活生生的个体,青年律师执业的“难”体现在方方面面,但难就不做了吗?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年律师应当为未来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作出调整、寻求对策,锤炼自己,适应变化。
(一)青年律师发展需要自我修炼精进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当才华撑不起野心时,应该安静读书;当经济撑不起梦想时,应该踏实工作;当能力驾驭不了目标时,应该沉下心来历练。常言道:“慧者多敛藏,愚者常炫耀。”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真正优秀的人,懂得抛却浮华,从不张扬,从不嚣张。青年律师应更加注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循环往复,努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十年前客户找律师拼的是人脉、背景、资源,在权力日益受到全方位监督的新时代下,真正懂专业、有知识、懂行业的青年律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信赖。在多年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下,客户发生纠纷,已经从“信访不信法”逐渐向“重法轻访”过度,法治意识逐步提升。同时对律师专业度的甄别能力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青年律师在接触客户时具备相当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优质的谈判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取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日积月累地总结反思再实践。在青年律师成长过程中,要留给自己更多时间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精进自己,不停自我修炼,锻造属于自己的“防火墙”,争取在某个专业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凸显不可替代性,最终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当一个律师的实力足够强大时,各种机会自然会从四面八方袭来,想躲都躲不掉。反之,即便奋力去抓,也会徒劳无功,甚至产生副作用。律师之路,不是浮躁,不能速成,没有捷径,而是沉淀和积累。脚踏实地,日有所获,长年累月,终有所成。到那时,用知识武装大脑,练就“铜拳铁臂”,任凭外界如何变化,自己终会有一席之地。
(二)青年律师发展离不开公益法律服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优秀的律师都是靠成千上万的案件堆积出来的。青年律师,在执业初期不一定可以接触大量案件,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多做些公益法律服务。很多优秀的青年律师一开始也是从公益法律服务做起的。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说不定还可以发掘自身的业务兴趣点,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虽然律师行业“业务为王”,但青年律师对业务的追求应当稳中求进,有时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青年律师发展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时移世易,传统方法不一定适应当下时代发展,在面对法律服务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青年律师可以另辟蹊径。比如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开办的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做得不错,近日在第三批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中被评选为优秀普法公益性组织。前段时间,我还从一篇文章中了解到,致诚是中国最早的一家专门从事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公益法律组织,致诚劳动者的工作人员在为建筑领域农民工讨薪或处理工伤事故纠纷之类的公益道路上已经坚持做了十多年。不论做哪个方面哪类群体哪些纠纷,青年律师一定要有特色且坚持做,做到极致。
图3 致诚公益组织锦旗陈列室
身处浙江的青年律师,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做公益法律服务已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演化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体现青年担当的行业使命。近两年,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律师积极从事公益服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相关部门的表彰表扬,为其他律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青年律师发展应当深耕专业、关注行业、涉猎产业
杭州律师队伍大幅增长(见图4),2019年全市共律师9274人,2020年执业律师突破万人,2021年已有一万二千余人,近两年增加的律师事务所也非常多。据了解,杭州市2021年4月进行区划调整,原来的余杭区拆分成为新余杭区和临平区,在2021年下半年,新余杭区新增律所有两位数左右。在众多律所中,就会有成倍的律师存在,青年律师想要在行业内获得发展的机会,必须要有一定的业务特色,相当于给自己贴标签、树品牌,增强律师的可识别性。近两年,密集更新和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定,也给了很多青年律师弯道超车的机会。青年律师发展,应当在执业初期尽早选择某个专业领域,深耕下去,做好自身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学会差异化竞争。向周围优秀的律师前辈学习,和优秀的律师同行一起进步,共同成长。力争在内卷中突围,在竞争中突出。
图4
除了专业之外,青年律师还应当关注客户行业、了解相关产业发展趋势。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文中指出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新发展模式,培养共享经济新业态。”新业态会催生新法律服务需求,对青年律师而言,如果注意到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前沿动态,并就相关潜在法律风险作分析研判,可能会有客户闻讯而来。2021年3月13日,国家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文件可知,未来5到10年,纲要中的部分产业将成为商业发展的突破口,法律服务也可能由此产生。比如“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绿色产业”等。数字化时代,每个产业都值得重做一遍,尤其在新型产业领域,对青年律师来说,其实发展前途是非常可观的。青年律师应当要有这个意识,然后主动寻求从细分领域切入产业的机会,找准客户定位,了解客户需求,深耕细作,随着沉淀和积累,做大做强,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实现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终极目标。比如“人脸识别第一案”,起初是郭某对某动物园利用智能信息系统侵犯自身个人信息的权利维护,后来引发大众普遍关注以及高层重视,催生了最高院关于人脸识别方面的司法解释出台,最终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
公司找律师裁员,公司找律师裁员怎么赔偿
11月24日,一篇称网易“暴力裁员”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发文者自称是网易游戏前员工,在其生病后,网易采用各种方式希望其离职,避免进行N+1(每工作1年补... 时间:2022-12-17杭州市律师协会找律师好吗,新时代下青年律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心得
2022年1月24日,司法部官网发布《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文件指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要达到75万名的规模。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人)... 时间:2022-12-17房产应找哪个律师事务所,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房产纠纷涉及面较广,很多房产纠纷当事人在委托律师事务所办理相关案件时并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其实,委托律师前当事人可以先看看关于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 时间:2022-12-17法眼大律师我找明星女儿6,法眼大律师我找明星女儿要5000万完整视频
自古以来的父母都是儿女的靠山,养育之恩永世难忘,乌鸦反哺贵在报恩,其实作为父母都是为子女鞠躬尽瘁不图回报的,这就是父爱母爱的伟大,很少有父母与子女斤斤... 时间:2022-12-17律师找熟人还是去事务所,简单的律师
笔者现在是一名律所从业者,在2021年前可以说对法律一无所知,因为机缘巧合,2021年通过长达8个月的奋战,无任何法律专业基础的我,幸运的登上了司法部爸爸发证的... 时间: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