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欠6500元找律师需要多少钱,6万的欠款请律师大约多少钱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4 17:52:19
人民直击:买来的实习,变味的内推

“券商、银行、律所、互联网公司;远程实习、实地实习;推荐信、实习证明……”一份“实习资源盘点”汇集了一批知名企业,表格中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金额,并非相应岗位的实习工资,而是“对外售价”,即想获得这份实习要付的钱。

几万买实习,几十万买全职?

李明第一次接触到付费实习(花钱买实习岗位)是在一个求职交流群里。一次经验讨论中,有人表示可付费购买头部“大厂”的实习机会,有人发出了一份“实习资源盘点”表格,还有人推荐了卖家名片。

人民直击:买来的实习,变味的内推

网传“实习资源盘点”表格截图

“咨询过,被价格劝退。”李明将该卖家推荐给了记者。

被问及付费实习报价等信息时,上述卖家表示,有远程和实地实习两种,均支持背景调查,实地实习走人事,远程不走人事。

公开资料显示,背景调查亦称“证明材料核查”,指通过咨询应聘者从前的上司、曾受教育机构、推荐人等,核查其背景资料和证明材料的真实性。

“互联网公司远程实习,(每份每月报价)一般在五六千元左右,一手资源,我自己就是互联网公司的。”该卖家进一步介绍。

此外,记者在其朋友圈发现一份实地实习报价单,包括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岗位,价格在一万到两万元之间。

人民直击:买来的实习,变味的内推

卖家提供实地实习名单

8月18日,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搜索到一个卖家,其上架商品中有某公司“实地实习保offer”等商品。添加微信后,该卖家询问了记者的学历、专业等信息,并推荐购买互联网公司产品运营岗位的实习。

“我获取实习、内推的渠道你完全可以放心。”该卖家表示,自己对接的都是大公司的人力,直接与对方商谈价格。

随后,他给出两家互联网公司实地实习报价,分别是22000元和19000元每月。“实地实习价格普遍偏高,但与通过公开招聘渠道进入公司本质没有差别。”上述卖家进一步介绍,应聘者被推给相应公司的人力后,笔试、面试就相当于形式上走流程了。

对于其他行业,该卖家称,证券或银行只要找到某个对接人,就能轻而易举安排一份实习;知名会计事务所合伙人手里每年都会有几个固定的内推名额,只要合伙人推荐,基本就能进去。

“如果把内推名额拿出来卖,肯定有人买。”

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介绍,内推是企业招募员工的方式之一,即企业内部员工为所在公司推荐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

上述卖家还表示,自己有两家知名券商的全职岗位出售,价格分别是31万和36万,“虽然贵,但都是年薪几十万的工作。”

这名卖家朋友圈也有一份实地实习报价单。记者经比对发现,上述两名卖家提供的名单,包括排列顺序在内的企业名称、工作地点等信息均相同,但价格不同。

记者就此询问其中一卖家,其先是表示另一卖家价格低不正常,自己才是一手渠道,并向记者求证另一卖家的昵称等身份信息,确认后,他告诉记者:“这人我知道的,你去找他吧,肯定是我拿错渠道了。”但此后其又称,咨询了一些同行,觉得对方卖的可能是假的。

有人“借力”有人被骗

“一般正规公司招募实习生或进行内推时,都不会向候选人收取费用。” 戴科彬指出。

头部券商、互联网“大厂”的实习、内推资格甚至全职岗位真能用钱买到?

“至少让我秋招提前批过了简历关。”刘月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5月花6500元买到一次远程实习机会,为期一个月。

“那一个月我觉得是有用的,我买的知名会计事务所的咨询岗位,涉及的工作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刚进去的时候,导师会进行培训。”刘月回忆,导师先给她发了一些相关资料,让其熟悉基本操作,然后给她分配任务并指导完成。

实习结束后,刘月拿到了盖有事务所“公章”的介绍信和实习证明。她认为,在导师指导下自己学习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这次实习经历成了她秋招的敲门砖。

“远程实习导师很重要。”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购买实习机会后,像刘月一样全程由导师分配任务,并接受指导。

一名知乎网友分享经历时提到,自己和朋友分别买了不同机构的实习岗位,添加导师微信后,两人竟接到了一模一样的问候和指示,让人感觉套路满满。

“交费后被拉黑;收几万元,只教了怎么做PPT;到手的岗位和承诺的天差地别……”在各社交平台关于付费实习、内推的讨论中,有像刘月这样自认为获得“助力”的,也有坦言被坑骗的。

在咨询中,有卖家劝记者不要相信价格低的渠道,“去年深圳一家投资银行出了一个全职岗位的内推,有中介称十万可得。不少学生交完定金后,中介携款潜逃了。”

针对付费实习、内推等现象,不少企业曾发出提醒。8月18日,“腾讯招聘”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等骗局的提醒”称,腾讯招聘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合作,腾讯内推并不产生任何的费用,且通过内推的申请与官网直接申请,流程上没有任何区别。

此前,中信建投证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曾发布类似声明。

人民直击:买来的实习,变味的内推

腾讯招聘发布提醒。 微信公众号截图

就业焦虑下的“大厂”崇拜

“实习群里的人都在快消、零售、互联网世界五百强的大厂待过,而我只有一段在小单位实习的经历。”求职中,刘月感受到了差距,这让她认为,没有一份“大厂”的实习经历,难以与其他人竞争。

“没有一份大厂的实习来证明自己,很可能简历筛选环节就会被刷。”即便父母认为这类交易处于灰色地带,不能完全接受,刘月还是选择了这条“捷径”。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呈递增趋势,竞争日益激烈。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急于求职,风险识别意识较弱,容易被一些中介利用。”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苏文蔚指出,“企业在校园招聘中对实习经历,尤其是名企实习经历的普遍重视,滋生了毕业生的实习需求。”

戴科彬表示,疫情期间,高校延迟开学,应届毕业生延迟返校,各行业的招聘节点也相应后延,用人单位招聘比以往更加谨慎。付费实习、内推“服务”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当前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

苏文蔚分析,“若实习、内推机会确能被买到,员工私自参与贩卖的,企业可依规对其进行处罚。如存在伪造公章等情况的,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指出,在员工私自贩卖实习、内推机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是受害者。

“如果企业自身与中介合作则涉嫌违法。”赵占领指出,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或实习生时,向求职者收费。

苏文蔚表示,如果中介机构或个人没有真实的岗位或内推资源,“空手套白狼”与实习生签订协议,可能涉嫌欺诈,还可能触犯《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规范。

不论真假,付费实习、内推的交易对企业和求职者而言都存在风险。

“求职者购买实习或内推机会不仅增加了自身实习和找工作的成本,还损害其他求职者的利益,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赵占领认为,“若企业内部员工私下售卖相关岗位,不仅会破坏企业内部管理秩序,增加用人风险,也会损害企业形象;对于学校、其他招聘单位而言,则会因为无法判断学生实习信息的真假,而增加不必要考核成本。规范此类现象实属必要。”

(文中李明、刘月为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