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法律援助律师找证据,法律援助律师找证据流程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2 14:51:10
摘要:合力“拧成一股绳”,多元化解劳资纠纷。
织密一张服务网,多元化解劳资纠纷!闵行探索“劳动监察”加“法律援助”联动模式

劳动争议一旦发生,劳动者最担心什么?一怕投诉无门,二怕权益落空。10月26日,记者从闵行区人社局执法大队了解到,该大队积极探索“劳动监察”与“法律援助”双管齐下的联动模式,人社、法院、司法、工会共同参与,合力“拧成一股绳”,多元化解劳资纠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执法“一呼”援助“即应”

据了解,从2011年起,闵行区人社局与区司法局就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沟通对接机制。起初是在区劳动人事争议对接中心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由法律援助中心选派援助律师入驻工作站轮流值班,为前来维权的劳动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等服务,由此形成了法律援助工作沟通对接机制的“1.0版”。

今年,闵行新增区人社局执法大队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了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团,并确立了“一呼即应”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通过两部门建立的微信工作群,实现快速对接,一旦劳资双方需要法律援助,区人社局执法大队 “一呼”,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即应”,及时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将法律援助沟通对接机制升级到了“2.0版”。

援助律师身兼“双职”

律师,是法律援助中的重要角色。通常来说,其是劳动权益保障的“维护者”。一旦发生维权案件,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律师会主动及时介入,并为劳动者提供“一条龙”的法律服务,包含法律指导、提出诉求、文书代写、收集证据材料到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的全过程,劳动者可以在获得便捷服务的同时,还能没有后顾之忧寻找新的工作。

不过,在工作站里,法律援助律师还有第二个“身份”,就是担任助企纾困的“辅导员”。面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既要集中精力发展,又要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局面,大队主动与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沟通对接,安排援助律师采取“电话值班”形式进行服务指导,“问诊把脉”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协助企业准备相关用工资料,更好处理劳动关系。

例如,某物流公司是闵行区一家做物流业务的企业,受疫情影响非常大,又是小微企业。加上企业老板平时管理混乱,一度面临即将关闭。援助律师介入后,为企业梳理公司管理模式,进行用工体检,发现疫情期间的工资没有足额发放,然后代表公司跟员工开展协商,对工资金额、工资发放时间进行明确。最终,公司按时足额支付了拖欠工资,有效化解了劳资纠纷矛盾。

多元化解劳资纠纷

化解劳资纠纷,还需众人合力。记者获悉,闵行区为此建立了区人社局、司法局和区总工会有关劳动争议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信息交流研讨,沟通纠纷调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并分析研判了劳动关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特征,总结经验。

不仅如此,该区还进一步了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实行司法援助与工会法律援助的有效衔接,除常规案件开展法律援助之外,还在社会影响性重大案件、群体性矛盾案件、突发舆情案件处理处置过程中,也引入了法律援助律师参与模式,搭建起法院、司法、工会、人社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

今年6月份,闵行区内某食品公司因疫情期间的奖金发放以及年休假安排事宜,引发员工不满。对此,执法大队会同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镇总工会等部门安抚员工情绪,收集员工诉求,并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向劳资双方宣讲了疫情期间工资、休息休假等相关政策。经协调,最终该公司补发了闭环生产期间的奖金,快速恢复生产秩序。

此外,受到近年来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企业关停并转迁时有发生,法律援助律师及时介入后,主动聚焦劳资纠纷等案件,为劳资双方的紧张关系提供了缓冲地带,让劳动者合理合法维权,让企业合理合规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