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澧县澧阳镇的律师,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6 18:57:57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文|黄饮冰

核心提要:

一、城头山的文字——五

二、城头山的祭坛

三、城头山的古稻田与稻作农业

四、城头山的城池建设

五、城头山的制陶业与城头山的“王都”(陈都)地位

六、城头山的玉器与城头山居民的人种属性(古华人)

七、附带话题:继续谈上古图画、符号、书契和文字

主题词:城头山 古城 文字 祭坛 古稻田 陈都 古华人 申遗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2019年7月6日,在第43界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正式登陆世界遗产名录。我对此事件的评价就是:通过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中国5000年的国家文明史被世界承认,因为良渚不仅是5000年之前的文明体,更重要的是,良渚是距今5000前的城国。

我想这是给予“中华文明西来说”的第一记有力的耳光。我寄希望于第二记耳光紧接而来。因为中国最早的古城池,还要在良渚的基础上向前推进1000年。湖南常德的城头山古城池,是中国最早的古城池。

中国的国家文明史,从“国”这个汉字就可以搞明白。我以前说过,“国”的本字是“或”,也就是中国的国家历史开始于“或”,即传统生活领地。从组织结构上,我把中国最早的国家叫做“氏族国家”,简称“氏国”。氏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或”中建立城墙防卫的城池,就是“城国”。城国之间建立联合,就组成了城邦。可见,城邦是由多座城池组成。

从目前的考古看,真正的城邦,出现在曲家岭文化时期的江汉平原和澧阳平原,并且明显呈现出两大城邦对立的局面。这个对立的局面,到石家河文化早期,以城头山古城池被废弃为标志,两湖地区统一于石家河文化。对于这个统一,我已经说了,我认为是伏羲与神农的统一。伏羲是第一男王;神农是第一天子。

对于古城,我以前也有过论述。我把中国的古城建设推进到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时期。如彭头山文化的八十垱遗址,我就称之为“类城池”,因为这个遗址规模大,有环壕,居住区有明显的城市功能区划分,但是没有“城垣”。距今6800年到6300年的湖南汤家岗遗址,有环壕,有环绕土垣,居住区也明显的有城市功能区划分,但是“土垣”是堆筑,不是夯筑,离“城垣”还差一步,所以我把汤家岗遗址称作“雏城池”。距今6300年到4800年的城头山遗址,其城垣就是夯筑城垣了,我把城头山就称作“真城池”。城垣是城防设施。以后用石头或砖做城垣,城垣就是城墙了。我总说中国的城池建设的脉络十分清楚,不象西亚,要么不知道建设城池,一旦建设城池,上来就用“砖”,令人难以信服。

良渚古城的亮点,在距今5000年、城市规模超大、史前最大的水利工程、精美而富有文明内涵的玉器,还有文字。但良渚古城开始于距今5000多年以前,废弃于距今4300年左右,它如同是长江文明的一个支流,最后汇入了长江。而城头山古城池开始于距今6300年,她的城池文明之花一开放,就在大溪文化时期和曲家岭文化时期引发了两湖地区的遍地开花般的城池建设,引领两湖地区进入史前的城市国家文明阶段。

城头山作为最早的古城,应该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时期应该有姊妹城存在。很可能没有发现。

一、城头山的文字——五

城头山作为最早的城国,有没有文字呢?我认为是一定有的。在《天文历法之彭头山文化的“归藏测影”历法、高庙文化的八角星(四时八节)历法和后高庙文化的八角星(阴阳五行八节)历法》一文中,就说到过西方所谓的第一文字“X”,明确第出现在彭头山文化遗址。既然“X”出现在西方就被认可为第一文字,那么出现在中国的彭头山文化遗址,这个“X”当然也是第一文字。所以第一文字“X”出现在彭头山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否则就不能自然其说。既然彭头山时期已经有了第一文字“X”,城头山时期当然会有文字。

在《天文历法之彭头山文化的“归藏测影”历法、高庙文化的八角星(四时八节)历法和后高庙文化的八角星(阴阳五行八节)历法》一文中,我专门分析过“五”,这个“五”字,作为测影书契也出现在彭头山文化遗址。而且这个“五”继续出现在城头山古城遗址的陶器上。

彭头山书契图。图9就是文字“五”。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陶器。其上的文字就是“五”。

在城头山出土的陶器中,发现一只青灰色的碗,上面刻有一个上下两端用横线连起来的x符号。这个符号在多地遗址中出现,被专家破译是地数五。

为什么破译为“五”是正确的呢?下图就是“五”字的演变图: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五字的演变

东汉·许慎《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所以“五”原本就是测影授时的书契。神化之后就是“巫”,化成数字就是“五”。

如果对以上的解释还不能接受,认为城头山陶器上的书契不是文字“五”,那么可以进一步看下图。以下是里耶秦简上的“九九乘法表”,其中的“五”字,就是“X”上下各一横的造型。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秦代九九乘法表木牍。

认真看上图,其中的“五”字的写法与彭头山和城头山测日影书契一脉相承。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书契

二、城头山的祭坛

祭祀是中国古代国家的重要职能。《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职能。在高庙文化遗址,我们已经见到当时的一个大型祭祀场所。再向前看,我们在彭头山文化遗址看到了高台建筑,再往前在临澧竹马村遗址看到了距今18000年的高台建筑。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遗址祭坛图

在城头山遗址东门豁口角城内,就存在一个用黄色纯净土筑造的建筑基址,这就是城头山古城的祭坛。黄土祭坛长径25米,短径已露出的部分为10米,总面积达250平方米,已测知最大高度达1米;祭坛略呈椭圆形,是在平地堆筑夯打而成。祭坛台面中间高,由中心向四边沿倾斜。此祭坛几乎与城头山一期城墙同时起建,距今已经有6300年的历史。

祭坛在建造之前,地面经过了认真的清理——先铺垫一层陶片和红烧土碎块,然后再铺一层较为纯净的黄褐色土。祭坛由纯净黄土堆筑而成,从这些可以感知到古人建设黄土台时的仪式感、敬畏感和慎重行事。

在祭坛较高部位有5个圆坑,其中3个由西北向东南成直线排列,距离均为4.5米;中间一个坑与不成直线的另两个坑构成等边三角形排列;这五个坑中置放有大块卵石。在祭坛至高点有一个径近1米,深0.2米,底部平整、圆边极规则的坑,在坑中也平放着一块椭圆形的大卵石。这种摆放意味着什么我还搞不清楚,但记起了《史记.六国年表》的一段话:“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似乎与此有关。大卵石的寓意是什么呢?我初步认为是“尸”,这是城头山人的“尸崇拜”,以卵石象征之。

在祭坛的东北方向也有三个坑,一个为圆形,两个为方形。有两个深度达1米以上的坑内层层叠放了大量的陶器,有圈足盘、罐、钵、碗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黑灰填置其内,这些黑灰厚达数十厘米,全部由稻米和稻叶炭化所致。另一座方坑较浅,内堆有许多大块红烧土。这一切,都成为当时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有力证据。

祭坛东侧的坡角下还垫筑了一部分红烧土以做加固之用。在祭坛东侧的斜坡上留下了一个较厚的黑灰层,黑灰中含较多的兽骨,有些为大型动物骨骼,如牛、犀牛的肩胛骨、腿骨,还有少量陶片、黏土和火烧土块。这些表明黑灰层主要由灰烬堆积而成,应是祭祀行为所致。

靠近祭坛中心处,发现了数十具屈肢葬的人骨架。屈肢葬就是把四肢弯曲折断后埋葬。有的身首分离,有的反绑双臂,并且都没有随葬品。其中一座墓的骨架葬于一大圆坑中,骨架下有黑色板灰,疑原有葬具。坑内随葬有牛的下颚骨和鹿牙,但没有陶、石器,专家考证为巫师。其他几座屈肢葬墓均一无所有,极可能为祭祀的人牲。这种屈肢葬墓,实际是人祭坑。

祭坛以实体的形式反映了城头山人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宇宙观,是城头山城国文明的重要证明材料,是城头山城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的重要反映。

这里重复:在城东设立祭坛,其原始作用就是“圆丘祭日”。“圆丘祭日”就是“陈”。“陈”由“阜”(丘)和“东”组成。“东”就是“日”和“木”,即为“立木测日”。

三、城头山的古稻田与稻作农业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古稻田

在城头山遗址发掘出有三丘古稻田,稻田西边的原生土上,有人工开凿的水塘、水沟等初步配套的灌溉设施,距今6000-6600年,这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四、城头山的城池建设

城头山遗址在高出四周平原2-4米的矮岗上。发掘表明,距今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个岗地上居住和从事生产等活动。大约6000年前,人们即筑恒为城,作为防御。现存墙体宽25-37米,城高2-4米。城址保存较好,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组成,古城面积7.6万平方米,加上护城河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米。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南门遗址

城头山西南城墙,发现有四次大规模筑城的过程,形成相应的四期城墙,从下到上累次加高,每期城墙都有内外坡的堆积层。其中第一期城墙年代最久,距今6000年左右,直接筑造在原生土面上,未见明显的夯筑痕迹。

南门为古城早期的陆地通道,发掘有大溪文化早期的壕沟,壕沟外坡发现有用竖立木桩、芦席、横木条和子篾扎紧成篱笆状的相当坚实的护坡设施,保存十分完整。壕沟中还发现了一件制作非常精致且保存完整的木桨、艄及壕沟上架设的木桥。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古城遗址鸟览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的城墙

五、城头山的制陶业与城头山的“王都”(陈都)地位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中国邮政邮票,城头山陶器和玉钺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发现的10座大型陶窑

城头山考古发现了10座大型陶窑,这说明城头山的陶器制作,已经专业化、部门化和工业化。陶器制作可能是城头山古城的支柱产业之一。那么以城头山陶器制造业为中心,就会兴起陶器贸易。加上城头山的稻作农业,城头山的经济水平应该是很高的。

在城头山古城的1500年延续期间,城头山古人在陶器方面的进步非常的明显。早期的陶器中,陶沙比较粗、烧制温度也低一些;后期的陶器,更加漂亮、陶体表面更加细腻、纹饰也更加的具有艺术性。《从城头山古城遗址,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京东藏宝斋_新浪博客)一文说在城头山博物馆“甚至看到了一件小陶器,已经接近于比城头山遗址晚了一些的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著名的蛋壳陶了”。这也说明城头山古城也给后来的龙山文化陶器制作流传下了技术的种子。

很多学者有一个共识,就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诸多遗址中,大多数居民根本就不做陶器。这些学者认为那些不做陶器的新石器时代的居民用的陶器很可能是由一个像城头山这样的“陶器制造中心”生产出来再通过贸易交换出去的。城头山的陶器除部分用于自己生活用具外大都作为商品去与其它的居民进行贸易交换了,所以陶器工业已经成为城头山当时的“支柱产业”是非常可能的。

可以进一步推测,城头山古城很可能是“王都”。城头山城国很可能利用陶器的工厂化生产与组织化分配方式作为“王都”统治周围附属族群的主要手段。

从考古看,城头山的陶窑密集分布于城头山中心区域,处在城内比较重要的位置;陶窑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这些现象可以说明:一是陶窑的地位很重要,是城头山设立城防要保卫的主要目标;二是陶窑是一个统一的生产厂区,其生产是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的联合生产,这种生产就是最早的工厂化生产,社会化大协作。这种协作分工,显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组织行为,这就一定会存在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权力机构的首领就是“王”,所以城头山之“王”应该是存在的。城头山生产的陶器当然也就不属于私人所有,极有可能归属于城头山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最高统治者周密策划了城头山式的陶器生产模式,然后通过赏赐、分配或交换提供给周边附庸族群。所以我以前说城头山就是陈都,是西王母的都城,是很有道理的。

六、城头山的玉器与城头山居民的人种属性(古华人)

城头山遗址内出土的玉器不多,共计10件玉器:玉璜2件、玉玦4件、玉簪1件、玉坠1件、绿松石坠和绿松石粒各1件,都属于大溪文化时期(距今约6400年-5300年)的玉器。从发掘现场看,玉器大多装饰在人的头部,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玉的重视,玉被赋予了神权之器的特殊的社会功能。远古的先民认为玉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法器,只有地位高贵的人才能拥有,拥有者就掌握神权。澧阳平原不产玉,城头山引进的玉器就更加具有神性了。

城头山发掘出的玉器与东北的兴隆洼玉器及浙江的河姆渡玉器比较,形状都大同小异,甚至玉的材质有的也相似。这也可以证明,距今6000年前的东北地区、东南地区与两湖地区是同一个文化体系,他们之间是一直保持联系的。从种族属性上讲,他们就是华尼尸(夷)人,也就是古华人,后来被西周称作夷人。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城头山的玉器

七、附带话题:继续谈上古之图画、符号、书契和文字

根据能够找到的公开资料,在距今30000年前,在欧洲的一个山洞里出现了人与动物的画像、捕猎活动、生殖崇拜之类的符号。但是同期的中国北方,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的峙峪遗址发现了距今30000年前的磨光石器和骨器,发现不少的契刻骨器,其中有一件骨器上刻有普氏羚羊、鸵鸟和甲骨文。

另据说在伊朗出土了距今10000年前的用各种几何图案制作的计数泥块,但是在中国的南方,在洞庭湖畔的临澧竹马村,出土了距今18000年前的带有拱桥形甬道的高台式土木建筑,此建筑集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筒形、方筒形、椭圆长筒形、梯形、拱形、锥形、外圆内方形等几何图案于一身,这表明中国不仅不缺几何学,而且把几何学用于工程建设。在高庙文化的白陶上,诸多图案就是象印版印刷的规整的几何图案,因为中国古人早在距今18000年的临澧竹马村文化时期,就熟练地掌握了几何学,并应用于建筑。

在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刻有“X”形字符的小型穿孔石棒,这个穿孔石棒是当时的女巫配载之物;在彭头山出土的用来支陶釜、陶罐的陶制支架上,发现了两种类型的“X”字符:一对三角形镂孔,组成一阴一阳的一组不相连的“X”,“X”形镂孔的四周有连续的卵石纹框边。在彭头山“X”字符出土前,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的西亚哈拉夫遗址上发现了一尊陶塑女神像,其身上有一个“X”字符,被西方认为是第一文字。

包括“M”“K”“S”“Z”这样的文字,在中国史前遗址书契中是常见的。这些西方梦想出现的文字,大量出现在中国史前遗址,但西方并不认为是中国文字,实际上这些就是上古中国人发明的文字,中国古人称之为“书契”。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彭头山书契。第一文字“X”。

对彭头山测影符号图,现在可以全部解读:

彭头山书契图。

1是“混沌”;2是“鸿蒙”;3是“M”,表示“山”;4是“藤绳”,表示测量。也是“裸虫”;5是“二分二至”历法示意图,表示太阳归藏运动(三衡两间图);6是“华”(日华);7是“日”,太阳本体;8是“月”;9是“五”“巫”“午”;10是“晷”;9、10、11组图是测日影示意图,动态看就是原始的“太极图”;12是“幽”、“夜”和“阴”;13是“明”、“昼”和“阳”,也是“分”;14是“十”(数字七);15是“八”;16是“X”;17是罗(天罗);18是氐(地)。

今天又得到一个消息,就是“许昌人”遗址发现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刻划图案,距今约11万年。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划直线。这件人工制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来自南非的最古老现代人的画作早约4万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划作品。

这项研究成果8日(2019年7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考古学杂志英国《古物》(Antiquity)上。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李占扬表示,该发现或许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类使用符号和绘画的起源,而符号和色彩为语言、数学和艺术奠定了基础。

这件刻划作品是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村西一处古老的泉水遗址发现的。该遗址以出土两个许昌人头骨和大量古人类工具而闻名,被称为“许昌人”遗址。

此前被认为最早的人类画作,发现于南非东海岸边的一处洞穴遗址,是用赭石画在小石片上的9条纵横交错红线,时代距今约7.3万年。“许昌人”遗址发现的这件人工刻划作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南非的作品早约4万年。

看来西方又得去重新鉴定南非小石片的年代了!如同调整智人出非洲的时间一样。拭目以待吧!

城头山古城的历史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古城

这是在“许昌人”遗址出土的有7条平行刻划直线的骨片。新华社发。此图来源:《“许昌人”遗址发现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刻划图案 距今约11万年》(2019-07-08 20:32:33 来源: 新华网)

文章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7/08/c_1124725911.htm

黄饮冰2019年7月9日星期二夜。本文归集入《协和万邦——华夏文明本土起源说》系列。图片来自网络。

订购《大陆新儒家与文明起源》、诸玄识《虚构的西方文明史》、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网!请长按后打赏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关注大同思想网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公众号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