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宁都找专业的婚姻律师,宁都找专业的婚姻律师事务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1 19:46:31

光明日报调研组

盛夏时节,行走赣南广袤乡村,目之所及,处处山清水秀、屋舍俨然。田畴沃野里,蔬菜大棚一座连着一座;平缓山坡上,橙柚果园起伏绵延。绿色生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涌动。

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江西赣州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实践探索

信丰县夏粮生产喜获丰收。照片由赣南日报提供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察看村容村貌。他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赣州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202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实现整体脱贫,并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随后,赣州市委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民服务谋福祉,紧紧围绕深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一个村落就是一幅生态画,一片山坡就是一首田园诗。今日赣南,一幅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1.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于都县梓山镇富硒蔬菜产业园里,蔬菜大棚连成白茫茫的一大片,棚里的苦瓜、黄瓜、丝瓜悬吊在繁茂的藤蔓间,螺丝椒、线椒挂满枝头。

“大棚蔬菜种植的综合效益真是不错,一个大棚6.49亩,每亩可以收获富硒蔬菜八九千斤,一斤卖3至5元,一年下来收入20多万元!”梓山镇下潭村合作社负责人曾爱庆说,“我们还雇请周边村民来务工,让他们也增加收入。”

占地面积8000余亩的梓山镇富硒蔬菜产业园,覆盖9个村庄,是集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11个,带动周边约300户农户承包大棚种植蔬菜。并通过合作社入股、务工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辐射带动了周边28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江西赣州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实践探索

大余县南安镇新珠村村民在晾晒豆皮。照片由赣南日报提供

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为此,赣州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带动共同富裕。

“我们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了以脐橙、蔬菜、油茶等产业为主导,茶叶、白莲等区域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生产收入。”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晖介绍。

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信丰,脐橙年总产量保持20万吨左右,产品集群总产值超过20亿元;宁都黄鸡、宁都辣椒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发展富民产业过程中,赣州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的格局。2021年赣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5元,年均实际增长9.5%。

农业结构调整,大大增强了赣南人民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

来到于都县禾丰镇里的“兰花小镇”生态旅游产业园,只见各个品种的兰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小镇建设面积3000多亩,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兰花小镇项目,是禾丰镇引进赣州鑫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而成,项目负责人刘志高介绍,小镇以“景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园区周边6个行政村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曾石福是禾丰镇的返乡党员、致富带头人,他带动乡邻们组建专业合作社,与鑫悦公司签订领种协议,一起发展兰花产业,通过公司“统一供应苗圃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购销售”,合作社年利润可达20万元。“我们合作社有33户农户参与了领种、代种,户均年增收至少1万元。”曾石福说。

2.创新乡村服务,让农民生活“有滋有味”

一早,赣州市上犹县平富乡平富村村民罗礼佐拨打了村支书、村主任兼村物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胡永辉的电话。很快,胡永辉便来到罗礼佐家。

“罗大伯,你家这个节能灯管烧坏了,我换上新的就好了。”胡永辉话音刚落,昏暗的房间瞬间明亮起来。

72岁的罗礼佐是一名独居老人,过去因行动不便,很多事都无法自己完成。随着村里物业管理中心成立,这一状态得到彻底改变——2021年以来,平富乡党委以农村治理为导向,探索出了“物业进乡村”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成立了乡物业管理办公室,全乡8个行政村都设立了村物业管理中心,负责各村的物业服务工作。

胡永辉介绍,村物业管理中心服务事项主要包含公共服务与个人服务两大项,其中公共服务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维护、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个人服务事项则涵盖了村民生活方方面面,如家电、水管维修,老人、小孩临时看护等。

“现在村里的道路、健身器材都有人打扫维护。家里的电线出问题、水管漏水,只要一个电话,物业中心就会马上派人来维修,维修费还可以打八折。”罗礼佐高兴地说,“我现在也可以享受到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物业服务啰。”

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赣州市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赣州市发改委主任卢述银向调研组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赣州市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所有自然村组实现保洁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6%,1204个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或进行纳管处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数量、覆盖村庄数量均居江西省各设区市第一位;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动力电、光纤网,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万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454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走进石城县大由乡大由村,白墙灰瓦的农家房屋掩映在绿树之中,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环境颇为优美。“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民曾伟强说。

3.用好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皮肤黝黑、身形高大,在信丰县大塘埠镇初见李春生,一眼便瞧得出他经常往田间地头跑。有着20余年脐橙种植经验的李春生不但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同时也是赣州市脐橙农民农艺师中级职称拥有者。“我除了自家种植35亩脐橙,还服务145户果农,对面积5万亩以上的果园进行技术指导。”他告诉调研组。

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江西赣州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实践探索

上犹县营前镇石溪村金丝皇菊产业基地的村民在采摘菊花。照片由赣南日报提供

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江西赣州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实践探索

俯瞰寻乌县文峰乡幸福小镇。照片由赣南日报提供

2021年,赣州市评选出了首批职业农民职称。全市有1633名像李春生一样的“田秀才”“土专家”获评农艺师、畜牧师、脐橙农艺师等专业职称。这些“田秀才”“土专家”们,被纳入赣州乡土专家库管理,作为各类培养、扶持与服务的重点对象,激励他们更好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作用。

“获得职业农民职称的人员,可以享受到人才住房、创业贷款等相应类别人才政策,例如优先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并获得相关扶持;优先享有惠农政策倾斜,参与农业开发项目、获得小额创业贷款等经费资助等。”赣州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李党介绍,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破除了对申报人员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更注重职业农民组织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实绩。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乡土人才;共同富裕,需要更多的农业产业带头人和懂技术的从业者。如今的赣南,一批批拿得起锄头、开得动机器、搞得了研发的“新农人”纷纷“持证上岗”,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蔬菜基地,墙上挂着的一块牌子颇引人注目——“乡村人才学校”。近年来,兴国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全县304个行政村各建设1所“乡村人才学校”,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的平台。

“我们的蔬菜基地+人才学校,是真正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农业的专业性很强,所以我们每次从南昌、赣州请专家来开展培训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们都抢着来学,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大家都想着凭技术发家致富呢。”龙口镇党委书记娄向南笑着说。

4.推进民生项目,为群众排忧解难

宁都县黄陂镇中心卫生院内,李邦安静静地坐在长椅上,等候着妻子陈东梅从血液透析室里出来。

陈东梅因患尿毒症,一周要做三次血液透析。“过去,血透要去60多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才能做。那时候坐班车去县城的车费是20元一个人,来回车费加上吃中饭,每次都要花100多元!”李邦安说,好在2021年3月起黄陂卫生院开设了血透室,夫妻俩不再费钱费时、路途劳顿。

“尿毒症患者需要频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这让不少居住太偏远的患者感觉医不起。”宁都县卫健委主任刘家辉说,“为解决这一难题,这几年我们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在5个乡镇卫生院增设血透室,尽可能实现所有农村片区血透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为加快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赣州市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出包括“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养老点位”等在内的重点民生项目,列出项目化责任清单,并按照全面完成“亮绿灯”、临界完成“亮黄灯”、逾期完成“亮红灯”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进。

全市已有10.02万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实现了在392所城区学校就学,入学率100%。有238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6.24万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了营养改善计划。

赣州注重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全市2023个行政村有2610名乡村医生完成了竞争上岗,实施了乡聘村用,确保满足群众家门口看病需求。瑞金市石岗村村民梁林火是脱贫户,他的妻子钟兰娇突患脑出血,全年医疗费56万元,通过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报销后仍需自付医疗费用5.6万元,好在有镇村干部的返贫监测和保险公司的精准防贫保险理赔,帮他解了燃眉之急。“我对今后的好日子更加期待!”梁林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5.倡导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暑期的一天,寻乌县长宁镇石圳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音乐响起,几位“红马甲”和一群孩子唱起了歌。“随时有危险,生死一刹那。溺水后,生命的代价!可怕!可怕!可怕!……”台上的“红马甲”教一句,台下的孩子们认真学一句。

这是寻乌“音乐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村里正放暑假的孩子们学唱防溺水歌《别去呀》。

“暑假是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就采取了教唱防溺水歌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树立不私自去下水玩耍的意识。”“音乐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队长骆荣华说。

在赣南,像“音乐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一样的“红马甲”有很多。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或进行政策宣讲,或组织技能培训,或实施志愿服务,用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进入新时代,赣南老区上上下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截至目前,全市20个县市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建成乡镇或街道实践所310个,建成村或社区实践站3999个,打造了一大批不设墙的实践广场、公园、基地等。按照“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儿”的工作思路,赣州各地打通理论政策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法规和网络志愿等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协同运行,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成为群众开展活动的“主阵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赣州持续推进乡风文明行动。一方面,针对乡风文明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引导文明新风;另一方面,常态开展“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最美庭院”等群众性创评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模范教育群众、带动群众。

在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有一座已有500余年历史的周氏宗祠。如今,村里人经常在这里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比如敬老活动、好家风评选,还有自编自演采茶戏等。周屋村党支部书记周徐州认为,这不但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带动了农村新风尚的形成。“现在家家比着要当文明户,个个心气高得很!”周徐州说。

6.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几点启示

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赣州在实践中力求把握好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党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辩证关系、把握好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辩证关系,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是上下齐心汇聚精气神,让广大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事业中。

——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乡村经济新业态,在城乡经济高质量共进中强化动力、做大蛋糕。同时着力打造贯通各领域、各环节的保障性体制机制,用政策体系促进平衡、分好蛋糕。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活力。通过提升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质效,着力构建各地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引导各界以党建、产业、教育、就业等多种帮扶模式参与乡村振兴,增强“造血”能力。

——充分挖掘内部要素资源潜力。利用乡村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的智慧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吸引外部科技、资本等要素全面下沉乡村,注重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激活本土内部潜力,培育本土乡村人才,更好赋能现代农业和乡村智治新模式。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围绕民生短板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真正做到尽力而为之,担当进取。同时,不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不开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不做超越阶段和能力的事情,避免“寅吃卯粮”“福利陷阱”,切实做到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腰包鼓、口袋富”与“自信足、脑袋富”并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让农民“腰包鼓、口袋富”的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系统性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调研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江西省委党校教授、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姚金海,赣南日报记者杨小安)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2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