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九三局官司怎么找律师,甘油二酯为什么可以减肥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30 06:17:21

长寿花甘油二酯食用油问世、九三推出大豆二酯食用烹调油……近年来,相比普通食用油,宣称更加健康的甘油二酯食用油(以下简称二酯油)成为各大厂商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新赛道。二酯油究竟是什么油?价格如何?消费者会接受吗?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企业纷纷推出二酯油

随着国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油脂企业持续探索创新之道,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用油选择。在低脂饮食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二酯油。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部分商超发现,市场上难以见到二酯油。不过在线上销售平台上有不少二酯油产品和品牌。在淘宝网上,上述两种品牌二酯油均能搜到;在京东商城里,《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以“甘油二酯食用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搜到两页相关产品,涉及善百年、西樵山、康之宝、南山等多个品牌,其包装规格多为500毫升瓶装,售价在每瓶100元至800元不等。

记者浏览介绍发现,这些品牌的二酯油除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等常见油种外,还有山茶油、亚麻籽油等小众油种,多宣称产品为“新一代健康食用油,并可代谢快,脂肪不易堆积”。如善百年宣称“脂肪少一半炒菜一样香”;西樵山宣称“更适合中国父母的食用油”“中老年减脂好帮手”。

食用二酯油好处多

二酯油究竟是什么油?其实,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批准甘油二酯油作为新食品原料,标志着甘油二酯油可作为一种健康食品进入大众视野。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8月3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二酯油生产工艺为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为原料,以脂肪酶制剂、水、甘油等为主要辅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经蒸馏分离、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甘油二酯(DAG)含量超过40%,使用量≤30克/天,且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原高级工程师蒋新正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采用生物酶法制备二酯油,华南理工大学研究二酯油的时间长、专利多,已经实现产业化。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汪勇表示,目前我国成功研发出生物酶法制备二酯油,打破外国公司二酯油、生物酶垄断,且拥有多项相关专利技术,比日本的化学法更温和、更安全。

据了解,早在1999年,日本花王公司率先推出二酯油品。2009年,由于对产品中含有微量缩水甘油脂肪酸的担忧,花王公司自愿将该类产品停产退市。

针对甘油二酯的功效,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在近期举办的2022中国食用油健康高峰论坛上表示,甘油二酯是燃烧性脂肪,不会在体内累积脂肪,代谢过程中还能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减少体脂及内脏中的脂肪,因此被国际营养学界称为“脂肪炸弹”。

江南大学金青哲教授也表示,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98%甘油三酯和2%甘油二酯。膳食里摄入甘油三酯会在体内累积形成脂肪。而甘油二酯在结构上缺少一个脂肪酸,甘油二酯经过小肠黏膜细胞消化吸收后,无法形成甘油三酯结构而进入血液,也就无法成为血脂(血脂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而是由线粒体代谢供能,不会在体内累积脂肪,还会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

汪勇表示,改变居民的用油习惯很困难,但使用二酯油替换普通食用油来抑制肥胖及预防慢性疾病更科学可行。

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二酯油有很多好处,但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相比普通食用油,目前二酯油的价格相对较高。记者发现,普通500毫升的花生油售价不过20元,而相同规格的二酯油价格最低超过了百元,并且随着甘油二酯含量的提高,价格也呈上升趋势。记者在网上搜索到的产品介绍中看到,其甘油二酯含量多在40%—80%之间,其中甘油二酯含量在80%的500毫升产品售价接近800元。

其次,二酯油面临消费观念转变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十几位消费者,多数消费者对二酯油并不了解。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未听说过二酯油,而且对其与普通植物油的差别也不了解。在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二酯油的整体销量也一般,只有善百年和西樵山的几款产品评论数分别达到了1000+、500+,很多产品的评价条数为个位数,有的甚至为零。

再次,二酯油还面临政策的制约。目前很多二酯油产品多在宣传时自称为“功能性食用油”,但事实上,功能性食用油的销售和宣传受到多方严格管制。记者调查发现,以在电商平台搜到的产品为例,目前二酯油产品标签上很难看到保健或者特医食品批号,均为普通食品,并且多执行企业标准。北京全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黄启瑞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食品类别可划分为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两大类,并没有“功能性食品”类项。根据《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因此这些所谓的功能性食用油,作为普通食品是不能宣传功能的。

对于二酯油等功能性油脂的前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国内的功能性油脂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只有少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规模产能,大多数企业只能找代工厂做贴牌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产品的同质化。加之面临政策、消费认知及价格等诸多挑战,如此背景下,企业要在渠道搭建、功能验证、认知科普等方面多一些储备布局,才有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记者 孟刚)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