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织里找工伤方面的律师,工伤怎么找律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9 14:59:52

日前,因工资纠纷,15名工人来到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下称“矛调中心”)寻求帮助。20分钟后,织里公安分局、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聚在了该中心二楼指挥中心,商议解决方案并各自“领命”:评估资产、梳理统计被拖欠工资、补签欠款合同、组织联合调解……两天不到,这起原本至少需要7个工作日才能调处的纠纷,就以部分首付、其余分期的方式达成了和解。

进一扇门 解千百难 吴兴织里跑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加速度”

快速“解题”,得益于织里镇让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闭环运行的最后一块拼图:5月底,公安、信访、执法、安监等9个下派镇部门的负责人正式入驻“矛调中心”,有效加快了该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速度。

前有综合受理、劳动保障、综合执法等9个窗口分类“接单”,中有打通多部门数据的智能指挥系统自动“派单”,后有这些部门工作人员常驻调处,再抽调负责人入驻是不是多此一举?

织里镇党委副书记沈国强也曾犹豫过:中心镇区有45万常住人口,其中外来人口35万,而这些部门一共才百来号人,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多次坐班“矛调中心”后,他还是下定了决心:来访的不少问题,必须得这些部门相关负责人“出面”才能解决,一来一去反而浪费更多时间。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问题早一点解决,就可以让他们早一点安心,多一分满意。现有4.2万个工商注册经济组织集聚织里,其中仅童装企业就有1.2万余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又快又好地调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劳资纠纷等问题,既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要前提,也是织里全力打造“美好生活试验区”的重要保障。

于是,织里人在“进一扇门、解千百难”的每一个环节上动起了脑筋。调解干了七八年,该镇社会治理办副主任姚明海不怕“结”有多难解,只担心在法律等专业问题上给来访者指了弯路。而现在,“矛调中心”不远处就是吴兴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和织里人民法庭织南审判庭,每天都有法官或律师常驻,随问随答。“前几天,一位大伯在工地干活时受了伤,跑来问怎么申请赔偿,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工伤。”时至今日,姚明海仍庆幸当时跑去咨询了坐班的法官,“因为是退休后再工作,又是暂住居民,所以按人身意外伤害索赔,不但赔偿金额差不多,流程上还比按工伤处理至少缩短了四五个月的时间。”

仔细查看“矛调中心”的结构图,处处都能体现这样的用心。接待窗口边上,一字排开的“平安大姐”“商协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工作室,都是该中心快速调处纠纷的好帮手。签了厂房租赁合同、交了20万元定金却迟迟无法进驻的小方就是“体验者”之一。“原租户认为花10多万元装修却只住了一年太吃亏,可又无法接受房东增加房租的要求。”小方告诉记者,像这种矛盾,三方如果都寸步不让,不知要扯多久。“最后还是‘商协会’工作室出面,请来三方各自所属商会的会长,以老乡身份谈情说理促成了和解,我和房东补贴了部分装修款,原租户也搬出去了。”

强化资源力量,做优一窗受理。日前,“矛调中心”调处了一起跨市纠纷。当地一家童装企业因转型升级需要,以设备入股的形式引进了一套新设备,但由于生产计划的变化,新设备一直未投入使用,导致外地的设备中介公司和制造商在分红上出现了分歧,后经调解,三方达成了“限期设备调试,逾期租赁设备”的共赢之策。

和当事人主动找上门不同,这是一起由网格员摸排出来的纠纷。“矛调中心”负责人许乐介绍,为了加强源头治理,织里依托各村社矛盾纠纷调解站、168名专职网格员,推动矛盾纠纷调处从“灭火”向“防火”转变,“早点介入,不但能及时化解矛盾,也避免了小摩擦变为大矛盾。”

多部门入驻、社会组织参与、网格化摸排……一步步落实,一点点完善,据统计,该中心自去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55件,化解率达99.7%。“我们还希望以此为撬动点,进一步加快从规范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转变,让老百姓离美好生活越来越近。”织里镇镇长陈勇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