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潮阳律师遗产纠纷找哪个好,八闽门户天南锁钥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5 02:53:06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海门地处练江出海口,一面靠山,三面环海。图片左下高楼掩映下的平房老厝区就是所城的位置。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莲花峰上的摩崖石刻。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旧时海门所城手绘地图。 (制图:严丽萍)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清康熙年间修建的海门南炮台依山面海。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所城里的西大街,铺有青石板。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售卖海门糕仔和当地特产的小店。专题二维码直播二维码

海门所城:南天锁钥开功业 五凤朝阳六百年

海门所城内古庙上的嵌瓷。

在明王朝之前,海门(现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旧称海口村,因地处粤东潮阳练江出海口,势若大海门户而得名。明朝初期倭寇频繁侵扰我国沿海,以致民不聊生,国不安宁。为了加强国家政权对海岸线边缘地带的控制,同时保护海上渔船商船的安全。明朝洪武二年(1369)开始在沿海要塞设置防务,配置高规格的防御设施和军事力量,这种军事组织按照规模大小分为卫或所,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建成的海门所城就是其中之一。

从“七鹤归洞”到“五凤朝阳”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委员、海门莲花峰风景区副主任萧泽阳是海门所城的“老地胆”,他对所城的一切稔熟。在他看来,外地人游览海门所城的首站一定得是建城古庙,因为那是所城历史的起点。

建城古庙,又名晏爷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祀明洪武海门建城官黄文灿而建。据潮阳县志记载,海门旧为海口村,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指挥杨聚奏建潮阳守御千户所,朝廷命钦差大臣黄文灿临海筑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竣工,迁潮阳守御千户所于此,遂命名为海门守御千户所。相传明朝廷原计划把海门城建为“七鹤归洞”大格局,但黄文灿为节约建筑材料,不劳民伤财,擅自改用“五凤朝阳”格局,所城竣工后,黄文灿觉得难以向朝廷交差,便选择服毒自尽。海门民众感其忠国爱民,遂建庙祀之。萧泽阳告诉南都记者,当地人逢年过节都要来建城古庙祭拜一下这位舍己为民的“黄晏老爷”,而所城每年过年营老爷巡游,人们还会把老爷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在所城里游行,举行拜祭仪式后再送回庙里安放。

黄文灿建城时采用“五凤朝阳”格局,意欲为饮“五都”之水,其实是把所城建在五座丘陵之上,犹如一只朝天而立的鼎。城状近似长方形,全长约2.5公里,城墙高约3米,城中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四周城墙设有垛口,其中东、南两门设有瓮城,每个城门前开一个水池,起防火作用,西门外还建有一小屋,称狮子舌,故西门又名“流涎狮”。城内有两条大街,一条是西门大街直通东门大街,另一条是北门大街直通南门大街,两条大街在“三角街”交会,从而有机地把所城里的大小巷道都串连起来了。

在萧泽阳的带领下,南都记者在所城西门见到了一段依山而建的残旧城墙。“像我们沿海地区,雨水多,台风多,因此排水的系统显得很重要,而海门所城建在丘陵上,因势利导,城里的下水道从来不会堵塞,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旧城墙以粗糙大石和泥沙、石灰筑砌而成,石砌成“丁”字状。对于这个“丁”字状,在建筑专家看来,这一结构科学合理,属于典型古军事城址。但海门所城里的人眼中,先人选择“丁”字状分明是寄寓了多子多孙多福的良好愿望。“丁”字状城墙在600多年风雨中不断饱受风雨的侵蚀,据史书记载,从明朝建城到清朝嘉庆年间,因台风天下大雨造成了城墙倒塌的情况并不罕见。其中最多的是乾隆时期,从乾隆十五年(1750)至五十六年(1791),短短41年间,就复修了9次。

校场原是“筠山福地”

海门东校场,位于海门所城的南门外,始建于明代,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场被居民改建为民宅。校场以叠石“筠山福地”为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明、清政府为加强海防经常在此操练水师,训练兵马,每当镇台至海门营检阅营伍,于校场会操,大演武技,跑马骑射、取胜者进德胜关领赏受奖。

南都记者发现“筠山福地”的“地”字并不是往常的写法,由“山、水、土”上中下结构组成。萧泽阳介绍,这个“地”字是异体字,是当年武则天造的,落款的“鲁山道人”历史上真有其人,其姓曾,鲁山道人是其号,他初为元朝潮阳县海口村督捕官,升元朝潮阳县尹,辞官后归隐海口莲花峰。

“精忠踏碎石莲花”

海门千户所城建后,海门海防对抗倭御海盗,保家卫国起了重大作用。明隆庆三年(1569),驻潮阳参将金丹为抗击倭寇在莲花峰狮首山建莲花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政府建海门南炮台(莲花炮台),由三合土筑成,呈半圆状,直径约25米。炮台面海,护墙与炮台内平面高3米,护墙有方形炮孔4处,各置火炮1门,每炮孔高95厘米,宽75厘米,墙厚80厘米,原炮被毁于1958年。1998年由莲花峰风景区管理处对该旧址进行修葺,仿制四门生铁大炮陈列其中,供游人参观,附近营舍久废,炮台保存完整。莲花峰也由昔日海防的前沿重地变身今天的AAAA级风景区,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0万人次。

莲花峰因有奇石俨若莲花之状而得名,史称“莲峰海色”,现以“莲峰浩气”位列汕头八景之一。关于这块莲花状奇石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则故事: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爱国将领文天祥为勤王屯兵潮阳,并曾登临莲花峰眺望帝舟,因不见其踪影,心中忧愤,脚下一跺,峰顶的石头就裂成了莲花之状。在莲花峰管理处旁边有一块岩石,上面的“终南”二字相传是文天祥用随身宝剑所刻,表达“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心志。那么,真实情况又如何呢?据清光绪年间《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以清代潮阳知县臧宪祖《吊文天祥》七律诗刻最为著名:“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

133个姓氏“海纳百川”

历史的销烟散尽后,如今的海门所城一片静谧,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让你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深幽逼仄的小巷,古老斑驳的砖墙,古庙屋顶上的嵌瓷……莫不让你驻足流连。

据萧泽阳介绍,至清朝乾隆年间,海门的海防获得了“商渔都仰望”的美誉。相传当时的海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红头商船,与时兴起。时任海门参将的吴本汉在海门所城北门外立石牌坊时赞颂海门为“南天锁钥”,以彰显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海门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避风港,当地人从海上捕捞,丰衣足食,海上贸易也发达,加上气候宜人,食物可口,除了原来驻兵的后代在这里居住,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也特别多,达133个姓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和谐共处,萧泽阳称之为“海纳百川”。

迁入海门所城的人久而久之就会讲一口流利的海门话。在萧泽阳看来,虽然也属于潮汕方言,但海门话自有特色,“可能是海鲜吃多了的关系,营养丰富,大家说话中气十足,发音自然就重一点咯。”不过,发音重也有个好处,就是读中国古代诗词时特别顺口。说到此处,他情不自禁地用地道的海门话吟诵起诗来,那是老舍当年游海门题的莲花峰诗之一,用的正是文天祥登石以望帝舟的典故。诗曰:

“遥怜信国此峰头,水黑云寒望帝舟。今日红旗明碧海,神州儿女竞风流。”

海门所城小史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城官黄文灿在海口村临海筑城,历经三年建造,至洪武二十七年(1394)竣工,迁潮阳守御千户所于此,遂命名为海门守御千户所,驻扎水师。这里是河海交汇之地,是对外通洋总汇之所,是我国东南沿海工商贸易的出入港、潮阳沿海治安的保障,为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滨海戎所,有“海国长城,云峰千古”之美誉。

明隆庆三年(1569),驻潮阳参将金丹为抗击倭寇在莲花峰狮首山建莲花营,又称“细柳营”。

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联系潮汕沿海渔民,屡袭清军,因海门地属关防要隘,清廷十分重视海防,实施“海禁”政策。

清康熙三年(1664),清廷兴建了钱澳大烟墩和大斗山烟墩。设水师于海门营,推行“迁斥”政策,拆毁“十家桥”,山尾林乡等,强迫民众迁入海门城,升千户为守备府。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升守备府为海门营参将署,统领招收都(达壕营)守备府。

康熙五十六年(1717),修筑了钱澳炮台和海门南炮台(莲花炮台)。

随着清朝的没落,海门的海防逐步土崩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至清宣统二年(1910)彻底撤防。

民国十年(1921),始称海门镇。

2017年,海门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古城美食

海门糕仔

在潮汕地区有句俗谚叫:“贵屿朥饼,海门糕仔”。分别指的就是贵屿特产朥饼与海门特产糕仔,海门糕仔名列“潮汕八大传统名产饼食”。

关于海门糕仔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一位新婚渔民即将随船出海,贤惠的新娘关心丈夫出海时的饱暖,就将婚嫁时带来的糯米研成粉末,炒熟加糖,并压制成一块块的饼状,给丈夫出海当干粮食用。其他渔家发现这种饼不仅美味而且能保存较长时间,对于出海的人来说,是不错的干粮,于是竞相效仿,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成了海门地区的名饼食。

海门糕仔制作首先得精选新鲜的糯米,把糯米混着细砂一起放进铁锅炒熟,再用筛子把细砂筛掉,把糯米碾成粉状。而此时的糯米粉还不能马上用来制作糕仔,至少还得在湿度适中的环境下存放半个月后才能用。最后一道工序非常简单,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在把那些泥状摁进木模时还得讲究手法和力度,否则制作出来的糕仔会又松又脆不成型的。

海门糕仔与其它糕点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口味是清甜型的,口感软中带韧,非常可口,是当地人喝功夫茶时的传统茶配。海门糕仔虽好,但最佳食用期 只有四五天,如果超过这一期限,香味就 会大大减弱,口感也会变差。

总策划:戎明昌

策划:王卫国 王佳

执行:刘炜茗 陈伟斌

学术支持:黄挺

专题统筹:周佩文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钟永红

本期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马强

本期直播:南都、N视频记者 马青 阮增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