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事故结案成词怎么写,绑匪专用语录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交通常识 时间:2022-10-25 11:29:09


?

著名学者余秋雨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吴忠义的刑侦专家随手翻阅一桩沉积了8年的绑票杀人旧案卷,偶然地发现案卷中保留着一张绑匪写的纸条。他先匆匆瞟一眼,突然若有所思。很快,他决定重新侦查此案,而侦查的范围,划定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间。 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纸条给了刑侦专家一个重新判断的机会? 那张纸条上其实只写了19个字,6个标点符号。其文曰: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写这张纸条的罪犯是在向受害者的家属指点藏信的所在,他竭力想把句子缩到最短,减少信号量,但他忘了,文字越简缩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 请看这19个字,罪犯为了把藏信的地点说清楚,不用东西南北、几步几米的一般定位法,而是用动词来一路指引,这在修辞上显然是极聪明的选择。四个指引词,“过、顺、向、见”,准确而不重复,简直难于删改。特别是那个“见”字,用在此处,连一般精通文字的写作人也不容易办到。多数会写成“有”,但只有用“见”,才能保持住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更有趣的是,这个句子读起来既有节奏又有音韵,在两个“二三”结构的重复后接一个“五四”结构,每个结构末尾都押韵,十分顺口。罪犯当然不会在这里故意卖弄文采,只能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如果他自己发觉了这种流露,一定会掩盖的,但他没有发觉,可见实在成了一种表述本能。时至今日,能有这般表述本能的人已经不多,因此侦查的范围可缩得很小。 那地方有一所大学。很快破案,罪犯是一个大学教师。 谁揭发了他?文化。


??

余秋雨以这个故事为导先,大学教师做绑匪,引出他的观点:文化知识与人格教养无关。越是文化高的人,做的坏事越可怕,越不好被识破。我们今天也流行这样的人说法: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看来一点都不错。

但我读了此文,除了同意作者的看法,还有了新的认识,那便是:深厚的古诗文功底,才是通往提升语言表现力的最佳途径。这是从那张绑匪的字条上得到的结论。

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从以下几点方面谈谈。

首先,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令你的文笔简洁,明晰。我们知道,作为我国古代书面语言的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单音节词语,极为简洁凝练,古代灿若星辰的诗词歌赋,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宝藏,值得用心去开采发掘。然而遗憾的是,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声音在喊,学古文没用,是活人说死人话,是活死人云云。于是我们看到太多的人远离了文言文,远离了诗词歌赋,看到了太多的垃圾文,一堆废话说不明白一个问题,啰啰嗦嗦,词不达意,本来几句话的事,硬是啰嗦一堆,实在应该从绑匪的字条里,感受点儿醇厚的文化气息。

其次,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会让你有极高的文化鉴赏力。为什么一桩绑票杀人案,会拖了八年没能结案?因为没人看得出绑匪字条的文化信息,得不出是有文化的大学教师犯罪的结论。只有当具有相当水准的刑侦专家吴忠义出现后,才使案件水落石出。他的这种判断力,来源于哪里?不难猜测,就是得力于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这种功底,不仅对你的工作有益,就是逛商场,听歌曲,看影视剧,你也会比别人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收获。这是那些轻视古文化,远离古文化的人们理解不了,也无法理解的事情。


?

其三,想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多读多练多背,而且越是低龄学习,越是效果显著。孩子时期记忆力是最佳的,那些记忆中的古诗文,都会随身体的增长而融入生命,幻化为灵魂中的珍品,不会丢失,历久弥新,循序渐进。所以一些有见识的家长,都会不失时机的教孩子背些古诗文,只是到了学校,尤其是初高中,中高考制度下,急功近利的人们,往往其他学科上用足了功夫,唯独忽略了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生们很辛苦,节假日都在奔忙于各种补习班,唯独没时间读读名著,背背古典精品。所以余秋雨说,绑匪的表述已经成了一种本能,时至今日,能有这般表述本能的人已经不多。

真希望更多的人们能认识到古文功底,文化素养的巨大作用,那我们的文章质量,生命质量都会相应得到提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