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实事专业头条:交通肇事有下列情形,违规停车被撞了肇事者逃逸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小剥皮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5-26 09:05:05

“交通事故中肇事者受伤被带走离开现场竟然构成逃逸?”

“那如果不及时被送往医院那后果又有谁来承担呢?”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甚至成为世界前列,相应的我国人民的生活也愈来愈好,购买代步车更是成为每个男孩子的梦想,然而事情往往并不是只有好的方面。

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而对于交通事故的肇事逃逸我们更是嗤之以鼻,毕竟这不仅是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也对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当提及肇事逃逸时,我们不由得心生憎恨。

那么当交通事故发生后,我们首要关注的应该是什么呢?

而事故现场,肇事者也身负重伤算不算肇事逃逸呢?交通肇事者受伤离开现场是否构成逃逸呢?

这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在新闻中屡屡见诸报道。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也引发了对于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执行标准的讨论。

一、案件经过

2022年5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一辆轿车在行驶时与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相撞,导致老人当场死亡。

司机被送往医院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被警方带走。经过调查,司机事发后离开现场,被认定为逃逸。

要知道当时司机小刘也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醒来后迎接他的却是法庭的传唤!

其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逃逸罪。

逃逸罪的主体是指在肇事发生后,擅自逃离肇事现场或者采取其他行动以隐瞒或者转移罪行迹象,以及对于犯罪的追诉有所隐瞒或者拒绝报告罪案事实的人员。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任何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应当立即停车,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并依照本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

驾驶人应当如实填写事故认定书,并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处理;对方当事人不在现场的,驾驶人应当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如未报案,触犯了《刑法》中的逃逸罪。

虽然我们都知道,肇事逃逸一直是社会公共道德关注的焦点,因为逃逸往往伴随着肇事者对于伤害他人的沉痛感受以及逃避责任的内心纠葛。

起初,对于逃逸罪的处理通常以判刑、罚款、吊销驾照等形式进行。

然而,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对于悔罪与宽恕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更加关注。

在本案中,司机小刘肇事后逃逸,导致老人死亡,不仅伤及老人家属的权益,也伤及社会公共道德对于人命的尊重。

同时,司机小刘被带走而未能首次报案及时进一步加重了其罪行的界定。

对于这种恶性的事件,严格执行法律,让肇事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促使更多的司机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并且更加注重和尊重生命。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对交通肇事逃逸者,我国的法律法规有严格的惩罚措施。

逃逸罪的主体是指在肇事发生后,擅自逃离肇事现场或者采取其他行动以隐瞒或者转移罪行迹象,以及对于犯罪的追诉有所隐瞒或者拒绝报告罪案事实的人员。

对于逃逸罪,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罚,严重的可以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减为死刑、无期徒刑等。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刑事惩罚力度明显加强。在司法判决中,也逐渐呈现出刑法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严厉打击和法律优先的态势,以起到震慑违法行为的目的。

同时,在刑事惩罚以外,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还有民事赔偿责任。

二、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导致他人财产和人身损害的,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这意味着,交通肇事逃逸者需承担因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等责任,并向受害人赔偿赔偿金。

除刑事和民事处罚外,交通肇事逃逸者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例如,交通违法行为将通报到交警或者公安部门,对于肇事逃逸者进行行政调查、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

总之,我国将交通肇事逃逸作为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并通过立法对该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制定。

由于交通肇事逃逸危害性和社会恶性程度较高,因此法律规定的惩罚力度相对较大,从刑事、民事、行政等各个方面对交通肇事逃逸者进行处罚,以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然而,为了更好地达到惩罚的目的,就要严格执行法律,同时也需要在社会道德和公共教育方面加大宣传,使公民明白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惩罚,同时可以引导大家形成安全、文明、合理的道路交通秩序以及道德标准的建立和培育等。

这也是培育良好交通文化和规范司机行为的必要手段。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尽管我国有多项法律措施,但是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国社会中残留。

但是,要解决交通肇事逃逸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化司法制度改革、重视预防、加强公共道德教育,以推动交通文明的普及和提高司机的道德素质,让道路更安全,人民更幸福。

本文分析了交通肇事者受伤离开现场是否构成逃逸的问题。通过具体事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逃逸罪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应该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以强制执行规则,确保社会公共道德的尊重。

在同类事件发生时,我们建议肇事者理性面对并且认真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车辆驾驶人以及行人应该共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虽然在此案件中,肇事者司机小刘并不是有意逃走现场,但是他的行为仍旧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和小心,虽然代步车给予我们出行很大的方便,我们也仍旧要注意各种安全问题,可能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整个家庭的破碎。

而之后小刘也应该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法律不可亵渎,我们不能唐突更不能侵犯。

这件事故告诉我们,如果事故现场,肇事者无故离开的话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祸不单行,我们并不能只享受代步车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乐,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法规,当车祸发生时,我们更要第一时间联系警察并且报案处理。

老人的死亡让人感到惋惜与悲痛,但是这也同样反映着我国社会现状,小刘的做法更是成为我们的反面教材,如果不能处理得当,我们极有可能成为逃逸者。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