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肇事司法解释第5条(女子驾车撞伤母亲致其死亡 | 发生交通事故在刑法上会构成什么罪呢)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苏荷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4-14 09:51:57

交通肇事司法解释第5条(女子驾车撞伤母亲致其死亡 | 发生交通事故在刑法上会构成什么罪呢)

警方通报女子驾车撞伤母亲致其死亡


4月25日,庄河市公安局通报,25日11时52分,一位犯罪嫌疑人李某(女,37岁)与其母亲因琐事发生争执,驾车将其母亲撞伤后逃逸,其母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位女子的母亲含辛茹苦生养一场,最终肯定没想到自己会死在女儿的车轮下吧!

羊尚且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况且是作为人呢?

那么类似这样的交通事故在刑法上会构成什么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

发生交通事故会造成触犯什么法律法条?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规定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如下:

第一条 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四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第六条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 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 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三十万元至六十万元、六十万元至一百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条第(三)项的起点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2

撞伤母亲致其死亡,那女子又有什么法律风险呢?


根据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是以上情况属于过失行为导致发生交通事故,但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


上述女子明知开车撞向自己的母亲,可能会导致母亲重伤或死亡,却还是听之任之,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开车撞向自己的母亲。后母亲被撞导致重伤,而该女子却不救治,驾车逃跑企图逃避法律追究。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规定,明知危害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发生,主观上对危害行为持放任态度,当事人因该危害行为而死亡的,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