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发生医疗事故找卫生局好还是律师好,医疗纠纷调解的条件有哪些呢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26 11:20:20

医疗纠纷调解的条件有哪些

大部分医疗纠纷均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协商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应当引起医患双方的足够重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医疗纠纷协商的前提

1、医患双方均有协商的意愿;

2、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均达成一致意见。

2、合法协商的条件

1、患方合法主体为: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监护人;死者的合法继承人;

2、医疗机构的主体为:建立医患关系的医疗机构或其法人;

3、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4、协议条款不违背我国法律。

3、无效的协商协议

1、患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如患者本人为18周岁以上的成人,但协议由其父母签署,且患者不予认可的,则协议无效;

2、医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如协议为医师个人签署;

3、有胁迫、欺诈行为,如医疗机构法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

4、协议内容违背法律,如为获得保险赔偿而虚构医疗纠纷赔偿;

4、双方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协议条款

1、应当载明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

2、医疗事故的原因;

3、医患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4、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5、医患双方的签名。

5、保证协商协议合法有效的途径

1、公证;

2、律师见证。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行政调解是对医疗事故赔偿的调解,应当在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后,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如果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是否为医疗事故还有争议,不能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卫生行政部门也不能对此进行调解。

医疗纠纷调解的条件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调解途径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处理可以选择三种途径:

1、双方协商解决(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2、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提出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帮助调解解决。

3、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直接就赔偿数额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对卫生行政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服的,也可以提起卫生行政诉讼)

以上三种手段均可采取,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最好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的鉴定是由各地的医学会组织进行的,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医学会提出申请,当事人在提交相关材料后,医学会应该在45日内组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这就是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依据,当然,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上一级鉴定,但不能对鉴定委员会提起诉讼。

医疗纠纷的处理要注意的事项是:

1.向卫生局申请处理和向法院起诉这两种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如果有这种情况,按照诉讼阻却行政处理的原则,将直接进入诉讼程序。

2.影响医疗事故赔偿额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因素,在医疗事故鉴定书中会有列出。

3.在诉讼过程中,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院方有责任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诊疗护理常规,如果不能证明,则责任在院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