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一个律师陪同买新房多少钱,“日托不到200元”家长会为“网课房”买单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20 00:33:17

“把娃交给我们,您放心上班去”“网速飞快、还管三餐”“居家办公家里不再‘鸡飞狗跳’”……近日,广东多家酒店推出“网课房”,提供“督促学习”的服务。这样的“网课房”会被市场接受吗?有没有消费风险?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线下停课期间“网课房”兴起

“网速快、能打印、环境好”“一人一房间”“孩子一日三餐不用愁”“日托不到200元”……此前,佛山一家酒店在当地中小学线下教学停课后推出“网课房”。据悉,“网课套餐”分为“日托套餐”“全天套餐”“一周套餐”,定价分别为198元、350元、1388元,日托套餐提供单日8∶00—18∶00的服务,全天套餐提供8∶00—次日12∶00的服务。

广州部分高档酒店也提供网课连住套餐,平均价格在200元/天—1000元/天不等,并提供免费洗衣、定制三餐、文具礼包、电视投屏等“增值”服务。

“现在早教班、兴趣班一节课都不止200元了,这还一人一间房管三餐饭,我们做父母的白天都上班,把孩子放在这边做做作业休息一下也无妨。”佛山一名12岁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宣传后和几位好友一同报名了。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酒店推出的“网课房”在宣传时还附带了“带娃服务”。佛山某酒店就明确表示,客房管家会配合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定时拍照汇报孩子的学习状况,市场部工作人员还会带领孩子做健身操等。

但有一些酒店则淡化了“带娃服务”。广州一家老牌五星级酒店客服人员说,“网课房”其实与普通的房间没什么区别,只是在特殊时期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我们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比较好,如果客人需要我们督促孩子写作业,可以适当帮帮忙。”广州某湖畔酒店相关负责人也强调不提供课程辅导的服务,“如果孩子布置了作业,我们只负责督促完成,不做辅导。”

是否合规、安全、防疫到位

记者发现,“网课房”服务满足了家长在学校线下教学停课期间监管孩子学习的需求,但疫情期间将学生集中在酒店,或存在防疫风险,此类服务可能超出酒店经营范围,家长或因此陷入消费纠纷。

——“网课房”是否合规。广州推出“网课房”的酒店大多在宣传广告中标明了“每间房须至少有1名成年监护人陪同入住”,还有部分酒店推出的“网课房”则未说明需成年人陪同。此外,大多数“网课房”宣传适用于“7—16岁学生”,有的酒店宣传单上显示招收学生低至3岁。

文旅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酒店如明确表示需要成年人陪同,那么其他的业务则可以视为附加服务;但如无成年人陪同,则涉嫌超范围经营托管业务。

而对于能否真正做到有成年人陪同,不少家长表示怀疑,“酒店写了要监护人陪同,但我们做家长的其实很难做到,本来就是家里白天没人才把孩子送去的。”

——酒店是否有能力照看未成年人。酒店业人士表示,现阶段因受疫情影响酒店入住率下降、餐饮收入减少,在此情况下,通过推出“网课房”开拓新市场也算是一种“自救”。但是不少家长表示,酒店毕竟不是专门的育儿教育机构,其是否有能力提供少年儿童照看服务值得怀疑。

记者在某酒店看到,因房门敞开,在酒店走廊可看到屋内孩子的一举一动,外人也可通过电梯或楼梯到达该楼层。在记者看到的几间客房中,均是低年级学生入住,有个别房内没有工作人员,孩子在独自学习,在该层公共区域内,记者看到一名孩子无人看管,在独自玩耍。

——非常时期防疫是否到位。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对于“网课房”很多家长表达了谨慎观望的态度,广州市海珠区的张女士表示,“从疫情防控的角度考虑,防止学生聚集,线下托管都停了,酒店能做好吗?”也有家长表示不会这时候送孩子过去,“在家里宅几天就算了,确实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没办法,主要是不能乱接触人。”

产品仍在创新期 家长需谨慎消费

专家表示,“网课房”“带娃套餐”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酒店缓解疫情期间的经营压力;但另一方面,推出“网课房”服务的酒店在硬件设备投入、人员培训上是否满足消费者所期望的教育托管需求,是否符合防疫安全标准都值得探讨。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因涉及校外托管服务,“网课房”是否因超出酒店经营范围而需要取得校外托管机构资格、看护人员资质等问题,应根据各地有关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做出监管。

深圳市消费纠纷评审专家、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永提醒,对于购买“网课房”服务的家长,应尽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经营状况良好的酒店,并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孩子多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学习、生活、健康、安全状况,建议为孩子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保障孩子人身安全。

欧卫安提醒,家长在与酒店签订相关服务合同时,要重点关注餐饮、陪护、人身安全等方面约定,尽可能减少相关纠纷。此外,这类服务可能存在预付式消费,也可能因有关部门的监管而受到限制甚至终止,家长应警惕这类风险,谨慎消费。 (新 华)

来源: 消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