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和静县怎么找律师,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22 13:29:33

新疆巴州两级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围绕入户释法、法律咨询、矛盾预防、调解培训、协同化解、委托调解、判后答疑、司法建议、普法宣传、服务群众等重点任务,全方位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司法需求,努力实现“纠纷下降、信访下降,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增强”工作目标。

分层分类设立法官工作室

巴州两级法院深入各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调研,摸清各村社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法院法官的具体人数,科学合理布局设立法官工作室,张贴法官联系卡、公布法官联系方式。对有条件设立法官工作室的村(社区),按照“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或一名书记员”设置,对不具备没立法官工作室的村(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实现法官工作室工作全覆盖。截止日前,各县市法院建立法官工作室(法官联系点)608个。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驻点法官坚持每月驻点开展工作一次,坚持每月联系当地乡镇党委,进村社区必见第一书记,强化沟通联路、及时会商研判,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影响稳定的风险隐患。焉耆县人民法院建立“每周汇报+定期研究”工作机制,制作了《焉耆县人民法院为民司法服务清单》《案件回访单》等措施,推动法官工作室工作走深走实。若羌县人民法院制定“一表一小结一照片”,详细统计法官工作室“十项任务”数据,总结所在村(社区)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附工作照片,体现工作开展成效。博湖县、和静县人民法院实行“党员双报到+法官工作室”机制,压实党员责任,着力找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抓落实。

精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各法官工作室积极构建“乡镇司法所+基层调解组织+法官工作室”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干部、综治干部、妇联组织、人民调解员、联户长、村警等多种力量,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资源,优势促进简单纠纷就地化解、复杂纠纷多元化解,重大纠纷联调联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尉犁县、和硕县人民法院充分把握农忙季节,发挥法官工作室服务基层的优势,积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情况,实地化解纠纷,既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又体现了司法温度。

培训指导提升调解能力

各法官工作室针对基层常见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承包、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通过讲解纠纷事实证据的审查判断方法、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理解和运用,对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进行培训,对调解技巧、调解文书制作、调解卷宗制作等方面指导,切实提升基层调解人员能力。轮台县人民法院组织召开诉源治理现场会,就当前多元化解机制中人民调解平台系统规范化操后使用、委派调解系统线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培训,并现场模拟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如何化解,教授调解程序和调解技巧,大幅度提升了调解员调解水平。

普法宣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各法官工作室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发挥以案说法优势和教育引导作用,选取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开展普法,实现宣教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浓厚氛围。库尔勒市、且末县人民法院以“节日普法+送法上门”的形式,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日,广泛开展节日送法、牧区送法、校园送法、企业送法等活动,有效解决婚姻家庭、偏远牧区群众诉讼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法官讲法,全民学法,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提高群众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司法确认让群众得实惠

各法官工作室充分发挥司法确认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明确司法确认范围,规范和简化司法确认流程,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司法确认案件快立快办,切实减少群众往返法院、来回奔波的成本,减轻群众的诉累。若羌县人民法院制定《司法确认工作流程》,采取“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后作出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民事裁定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自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巴州两级法院将法官工作室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直接实践,作为人民法院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小单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把“机关大院里的法官”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法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司法服务,让法官工作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更大作为,展现新时代人民法院新担当。(杨春燕)(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