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南京鼓楼刑事大案律师找哪个,南京延误险保险诈骗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7 15:21:26

针对南京鼓楼警方披露的“李某航空延误险骗保案”最新信息,6月12日,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长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司法机关需要严格甄别涉案人李某获利300万元中的犯罪数额,哪些是虚构延误事实获得的,不能笼统地将所有理赔金一概计算为“犯罪数额”。

刘长表示,不仅犯罪金额直接影响量刑,而且如果李某伪造延误证明、虚构航班延误事实所获取的保险金未达到1万元的刑事立案标准,则不能对李某进行刑事追诉,只能给予行政处罚。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所陆凤阳律师也向澎湃新闻表示,要看李某伪造航班延误事实对应的理赔的金额是多少。如果前述金额达到50万元,李某可能面临10年以上的刑期。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6月12日,南京鼓楼警方公开通报备受舆论关注的“李某航空延误险骗保案”,并首次披露多个重要信息:涉事女子李某多次伪造航班延误证明等材料,虚构航班延误事实,骗取巨额保险金。检察机关已提前介入该案件。

此前,江苏媒体扬子晚报10日报道称,据南京鼓楼警方介绍,李某利用其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客观上存在刑法评价中的诈骗行为,同时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

该事件引发人们关注和争论: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刘长向澎湃新闻表示,南京警方12日发布的通报重点强调李某有“多次伪造航班延误证明等材料,虚构航班延误事实”的行为。这与此前报道中警方披露的李某仅仅只是未实际乘坐航班、以他人身份信息购买保险等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长认为,如果李某仅仅只是未实际乘坐航班,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如果航班的确延误,李某当然有权获得理赔,不存在骗保的问题。但是如果按照警方新近发布的信息,“航班延误”这一事实也系虚构,则李某将可能属于投保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情形,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所规定的保险诈骗罪。

但是,刘长同时认为,需要特别注意,针对嫌疑人李某获得的近300万元的保险理赔金,司法机关需要严格甄别:300万元当中哪些是通过“伪造航班延误证明”、“虚构航班延误事实”来获取的,哪些是航班延误事客观存在、保险理赔条件已经成就情况下获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