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婚姻常识

婚姻家庭有以下哪些属性,自由恋爱的反义词是什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婚姻常识 时间:2022-10-28 23:17:04

作者:王钟的

您接受相亲吗?您认为相亲能遇到真爱吗?近日,中青校媒就相亲话题面向青年发起调查,共回收就读或毕业于204所高校的青年人填写的有效问卷3089份。调查结果显示,44.84%受访者可以接受相亲,20.39%不接受相亲,34.77%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选择相亲。有专家认为,这说明年轻人性格心态的开放成熟,社会氛围上对各种形式的婚恋交友都持接受态度。

尽管在我国早期的婚恋文化中,相亲是年轻人择偶并缔结婚姻关系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风貌与婚恋文化的演进,相亲逐渐被标注了“传统”“保守”等具有负面意义的标签,似乎与自由恋爱水火不容。因此,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接近一半的年轻人表示可以接受相亲,颠覆了不少人的直观印象。有人不禁发问:是自由恋爱失去了吸引力,还是相亲焕发了新生?

为什么婚恋文化日趋多元化,不少年轻人却拾起了“相亲”这个老办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尽管社交工具和形式都丰富了,但年轻人拓展社交的能力与空间未必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善。相反,在适龄青年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以后,由于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闲暇时间和精力受限,结识新朋友和寻觅理想伴侣的机会并不多。“我有些‘社恐’,平时很少认识新的异性,相亲为我提供了渠道和契机。”报道中一位受访者的回答,反映了不少同龄年轻人的心声。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奔着明确婚恋目标的年轻人来说,相亲的目的性更明确,“效率”更高。一场坦率的相亲活动,男女双方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此确定是否进一步发展关系。在追求“纯爱”的观念看来,相亲似乎过于“直白”甚至功利,但婚姻从来都具有社会属性,涉及婚姻双方家庭财务、社会关系的重组。否认和忽视婚姻的社会意义,实际上也是对婚姻态度的不慎重。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演进,“相亲”并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封建守旧”。实际上,相亲形式正在不断“升级换代”,越来越多地以契合现代生活的方式呈现。除了传统一对一的见面相亲,很多带有相亲性质的团体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有的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又能在户外锻炼身体,又能结识新朋友,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年轻人参加此类活动,不仅培养了兴趣爱好,拓宽了视野,也在团结协作中增进了友情,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收获爱情。

在历史上,相亲或许与包办婚姻等违背年轻人意愿的婚姻形式产生联系,但正所谓“强拧的瓜不甜”,如今不管男女双方以何种方式开展交往,个人意愿始终是决定婚恋关系能否稳固建立的核心因素,相亲基本上褪去了“包办婚姻”色彩。既然相亲提供了一种交往的便利,能够与自由恋爱兼容并存,又何乐而不为?

就本质而言,相亲不过是社交活动的呈现方式之一,没必要以偏见和刻板的目光看待。“相亲”的调查结果也再次说明,对于不少都市青年来说,他们的社交空间和渠道依然欠缺,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新的关系、结识新的朋友。这就要求社会积极创造各类形式的社交场景,研究并设计真正契合年轻人需求的活动。只要保持平和与兼纳的态度,相亲就不再是充满争议和偏见的特定活动,而将是促成一段感情水到渠成的开放性概念。(王钟的)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