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界定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女海王 交通常识 时间:2022-07-15 15:30:43

  交通肇事逃逸就会构成犯罪,所以说发生交通事故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报警处理,在现场等待交警来。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交通事故逃逸如何界定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常识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通事故逃逸如何界定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2、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后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界定 

  二、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三、肇事逃逸处罚规则

  在鉴定的同时应当先分清事故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认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损害赔偿重。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行政处罚重。按照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责任重。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以上就是法律常识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事故逃逸如何界定”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法律常识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相关文章

  • 交通事故刑事律师哪里好

    交通事故刑事律师哪里好

    交通事故刑事律师在处理与交通事故相关的刑事案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的法律程序变得复杂而棘手。选择一位合适的刑事律师可 时间:2024-01-13
  • 交通事故对方轻伤会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对方轻伤会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当事故中对方仅受轻伤时,是否会涉及刑事责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事实上,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引发的轻伤往往更多涉及民事责任而非刑事责任。法律规定 时间:2024-01-06
  • 交通事故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涉及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责任。本文将就这一复杂而重要的主题展开探讨。首先,交通事故的刑事诉讼是司法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当事人可 时间:2023-12-21
  • 酒驾并造成交通事故是刑事责任吗

    酒驾并造成交通事故是刑事责任吗

    酒驾和造成交通事故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危害驾驶者自身安全,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酒驾不仅仅是违反交通法规,更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酒驾行为 时间:2023-12-19
  • 酒后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刑事犯罪吗

    酒后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刑事犯罪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治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酒后驾驶是一种危险行为,但究竟是否属于刑事犯罪呢?这一问题牵涉到 时间:2023-12-18
  • 交通事故先刑事后民事的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先刑事后民事的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之一,而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法律体系中规定了一定的程序和优先顺序。在我国,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处理顺序是先刑事后民事,这一原则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首 时间:2023-12-16
  • 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付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付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涉及到的责任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触发刑事责任。以下是一些情况,当中的一些可能导致 时间:2023-12-16
  • 牵引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

    牵引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

    牵引车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在道路上运输货物。然而,牵引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涉及的刑事责任问题备受关注。首先,牵引车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应当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如果驾驶员因超速、疲劳驾驶、 时间:2023-12-16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应负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不幸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其中涉及死亡的案件更是令人痛心。对于那些因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的人们,社 时间:2023-12-16
  • 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超过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超过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社会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密集度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交通事故所导致的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刑事责任的承受范围,引发了对法律责任界限 时间:2023-12-16